南宋秦檜是著名的投降派人物,他因陷害抗金名將岳飛而被牢牢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不過,很少人知道,他原本卻是個力主抗金、反對求和的強硬派。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進攻東京汴梁,當時還在國子監擔任學正(掌學規與訓導)的秦檜慷慨上書,告誡朝廷金人貪得無厭,別指望通過割地來滿足他們的慾望,千萬不可鬆懈武裝守禦,要廣開言路擇其善者而從之。結果朝廷卻派他跟隨張邦昌去金營議和,秦檜認爲是行專爲割地,與其初議矛盾,失其本心,於是連上三章,終於推辭掉這個屈辱的差事。

這樣一位主戰派人物,爲什麼會在南宋偏安江南後搖身一變,成爲死心塌地的主和派呢?《宋史秦檜傳》的一段記載頗爲意味深長:紹興八年(1138年)十月,一次退朝後,秦檜獨自留了下來,對高宗趙構說:“羣臣對戰與和意見不統一,無法決策,如果陛下決定要議和,就請陛下專門和我討論,不要讓大臣們瞎摻和了。”高宗不假思索就同意了。秦檜又說:“這樣怕還是有問題,請陛下考慮三天再作定奪。”過了三天,秦檜又獨自留了下來,高宗進一步表明了要議和的決心。秦檜還是覺得心裏不踏實,說:“請陛下再考慮三天。”又過了三天,兩人再次單獨見面,秦檜終於確認高宗的議和之心堅定不移,這才正式寫下奏章,要求確定議和大計,不許羣臣持不同意見。

這段記載充分證明,南宋朝廷棄戰主和的主心骨是高宗趙構,而秦檜不過是號準了主子的脈搏,從而果斷地跳到前臺爲之奔走呼號的得力干將。至於他在此後大肆斥黜忠良、陷害主戰派將領,搞得朝中烏煙瘴氣、奸佞橫行,造成國家武備廢弛、備受外族欺凌,那都是爲了主和大計而付出的代價。秦檜其實只是心甘情願替皇上背黑鍋而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