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北宋蔡京的事情,接下來跟着趣歷史小編一起欣賞。

所謂奸臣,指的是對上阿諛奉承、麻痹君主,對下橫徵暴斂、魚肉百姓的誤國之臣。在我國古代,奸臣在朝中的比例絕對不在少數,而要列舉其中幾位的話,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答案。比如說,篡改聖旨、指鹿爲馬的趙高,口蜜腹劍、間接導致安史之亂爆發的李林甫,陷害忠良、賣國求榮的秦檜等等,他們都屬於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敗類,也被後人永遠綁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接受無數人的唾罵。

秦檜一心主和,將眼看就要克復中原的民族英雄岳飛召回並害死,堪稱南宋第一奸臣,而如果要找到和秦檜對應的北宋第一奸臣,或許很多人都會選擇蔡京。作爲昏君宋徽宗的寵臣、北宋滅亡的始作俑者,蔡京不管在當時還是後世都深受批判,甚至有人評價他是:"自古人臣之奸,未有如京今日之甚者。"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奸臣,卻推行了令不少人受益的福利制度,這不免令人疑惑。那麼,他推行了怎樣的政策,其真實目的又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還是要來看看蔡京所推行的福利制度倒是個什麼樣子。據史料記載,蔡京當政後先是設置了"居養院"和"安濟院",數年後又增設了"漏澤園",所謂的福利制度,大體就是指這三大機構。所謂居養院,其實早在宋哲宗元符年間就出現了,只不過要等到蔡京將其推廣時,它纔有了宋徽宗御賜的"居養院"一名。

顧名思義,居養院有着居住和供養兩大功能,而能夠進入其中的則一般是因爲鰥、寡、孤、獨,也就是年老無夫、年老無妻、年老無子女、從小喪父,或是殘疾等原因而導致貧困者。作爲政府開設的救助點,居養院接待了許多走投無路者,緩解了宋朝時經常出現的"流民"現象,也避免了不少因生活無以爲繼導致的起義活動。

安濟院,又叫安濟坊,據說最早是蘇軾在杭州組織控制流行疾病時所創設,後來朝廷吸收了這一制度,在各地都有修建。當發生流行病時,安濟坊會成爲病患的集中安置點,而在平常,如果有人貧困而無法尋醫,那麼安濟坊有時也會承擔起公益醫院的職責。最後再說說漏澤園,這個機構從名字上不容易看出職能,其實,它就是官方設置的"叢葬地",是針對無力承擔喪葬費用或無人認領屍首設置的公共埋葬點。

介紹完這三大機構,相信人們都難以把這樣人性化的福利機構和姦臣蔡京的形象聯繫起來,奸臣"理應"禍國殃民,怎麼能做善事呢?筆者認爲,可能的原因有以下三個:首先,他可能是爲了迎合宋徽宗。徽宗皇帝治國理政雖然沒什麼才能,但一些基本的道理還是懂的,對於福利制度,他就曾經評價道:"鰥、寡、孤、獨有院以養,病者有坊以安濟,死者有園以葬,王道之本也。"

從這番話來看,徽宗深知照顧貧困者的重要性,也認爲這是朝廷應該着手去做的。因此,或許蔡京推行福利制度是在迎合和討好徽宗,以此鞏固自己的地位,尋求更多的信任和賞賜。第二種猜想和第一種類似,即蔡京此舉是爲了積累政績,從而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減少朝野內外對自己的批評和詬病。

第三種可能,也是筆者認爲最合理的一個,那便是蔡京是藉由公共福利項目中飽私囊。古往今來,官員從財政支出比較大的項目裏貪污腐敗是屢見不鮮的事情,這對於性喜奢侈,曾經蠱惑徽宗大興花石綱的蔡京來說更是家常便飯。因此,蔡京很可能是表面上大力推行福利制度,實際目的卻是從中牟取暴利。

根據南宋時期的地方誌記載,徽宗年間居養院的生活條件達到了"冬爲火室給炭,夏爲涼棚,什器飾以金漆,茵被悉用氈帛,婦人小兒置女使及乳母"的誇張地步。也就是說,那裏冬暖夏涼,器物上有漂亮的花紋,被救濟者還能夠蓋毛氈、布帛。甚至,當時的有關部門都先撥款給居養院、安濟坊,再供應軍需物資,可見這一福利項目或許沒有看上去那麼單純,其背後很可能是一張巨大的利益網。

總的來說,要說惡名昭著的蔡京突然做好事,恐怕沒有人會相信這是因爲他良心發現。作爲一個精通權謀的人,蔡京的一舉一動幾乎都有着其目的,因此,之所以他會推行讓很多人受益的福利制度,答案或許便是討好君主、積累政績、中飽私囊這三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