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貴州日報

佴澎 朱珈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既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長遠所需,也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當務之急。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大涉外法學教育力度,大力培養涉外法治人才,是高校法學教育的使命和擔當。

把握新時代法學教育辦學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徵程上,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以更加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加快推進我國涉外法治體系和能力建設。法學作爲一門具有政治性和意識形態的社會科學,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把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貫穿到高校法學辦學的全過程各方面。高校要在培養方案中強化學生政治意識,全面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引領法學生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完善涉外法學學科體系。一方面要擴大涉外法律專業學科範圍,擴容國際法二級學科,增設國際關係、國際政治、國際語言文化、國際法律規則、外交學等優質課程,重視法學學科和國際經濟、國際文化交叉融合;另一方面要優化法學及外語科目設置,注重小語種在涉外法治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圍繞“法學+外語”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雙模式”,提升學生“一精多會,一專多能”的外語能力,培養熟練掌握小語種的涉外法治人才。

優化法學教材體系和教師隊伍建設。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加強學科建設,辦好法學教育,完善以實踐爲導向的培養機制,早日培養出一批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素質過硬、通曉國際規則、精通涉外法律實務的涉外法治人才。要以國內法學理論研究爲立足點,充分吸收習近平法治思想豐富內涵。涉外法治教材應根植於我國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耕到法學文本中。擴大涉外法學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政治立場正確、法學功底深厚、既熟悉中國國情又通曉國際規則的涉外法學教師隊伍是關鍵所在,要繼續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育和管理,引入國際學術經歷豐富、涉外法律實務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同時要建立高校和涉外實務部門人員雙向流動機制,增加教師團隊到外事、商務等涉外實務部門掛職實訓的機會,允許外事、商務等實務部門工作人員到高校擔任兼職教師,雙向提升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強化法學教育對外交流合作,建強開放高校辦學體系。一方面,應加強頂層設計,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夥伴關係”。在經濟上,要強化資源和經費支持,形成教育領域多元互動的交流格局。在政策上,要激活高校辦學自主權併發揮自身辦學優勢,促進院校與國家涉外機構的有效對接,實現學術層面的互通互聯。另一方面,高校積極整合法學教學資源,深化對外法學交流與合作,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法學學科體系、話語體系:一是強化法學基礎理論研究對外轉化。不斷加強法學理論研究是推進涉外法治建設和對外法學交流合作的根本基石,高校要全方位深入挖掘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內涵,加強對法學理論的提煉和闡釋,藉助語言學和傳播學等專業將我國法學理論、法學文化和法治經驗轉化爲融通中外的法學研究成果。二是優化對外交流人才供給。採用自主培養與外來引進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引進具備國際化視野的法學學者,建立高標準的走出機制,大力推進學分互認、學生互換、教師互派、課程互通等實質性國際交流合作。三是重視涉外法治平臺合作共享。藉助中國高校智庫和跨區域合作機制,主動對接智庫資源,引領高校與法律實踐部門同頻共振,探索“理論研究共學、成果信息共享”的校社協同工作機制。

(作者單位:雲南財經大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