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甯越獄案兩名罪犯落網畫面

文| 安光系

又是罪犯脫逃。

10月4日,遼寧凌源第三監獄凌晨發生罪犯脫逃事件,該監獄在押的2名重刑犯王磊、張貴林脫逃。來自媒體的消息稱,在抓捕兩名逃犯過程中,平泉市公安局的4名輔警在抓捕二人途中發生車禍,2人殉職,2人受傷。

10月8日,遼寧省監獄管理局發佈了《關於凌源第三監獄罪犯脫逃細節的通報》,稱王磊、張貴林先進入了會見室,撬開工作人員辦公桌內盜取部分現金後,利用凌源鋼鐵集團噪音作掩護,撬開會見室門窗脫逃。此外,二人脫逃前還盜取了“一件監獄事業管理人員穿的警用工作服,有臂章,無警號和肩章”。

罪犯脫逃事件:偶然中存在必然

作爲一名前監獄警察,我對遼寧省監獄管理局的通報感到觸目驚心。這裏面流露出了讓人喫驚的漏洞:監獄的圍牆設施、監控體系、幹警值班制度、獄內罪犯信息的獲取、罪犯之間的相互監督體系以及罪犯心理測試等安全體系,均出了問題。

首先,就我曾經工作的監獄來看,硬件上,除了在圍牆上設立專門崗位的武警,監獄至少會有三道警防線:罪犯監舍、生產區外的二道門和整個監獄的第一道門。值班人員,理應對每一個進出監獄大門的人進行檢查,哪怕是刑滿釋放人員,也應當需要有監獄開設的相關證明及專門幹警陪同,送出監外。這樣的監控體系,如果嚴執行,是不應該發生脫逃事件的。

此外,罪犯凌晨脫逃,又暴露了幾個問題:首先,幹警值班和罪犯相互監督的體系出了問題。半夜時分,當屬於罪犯休息時間,一個單位至少應該有兩名值班幹警守在監舍。儘管不在監舍內部,值班幹警依然可以通過相關監控定時進行清點人數。顯然,中隊值班人員不在崗或沒盡職的可能性最大;其次,罪犯內部的監督也出了問題。監獄曾有規定,罪犯之間應該相互監督。無論是勞動還是休息,“三五人行動小組”當是他們之間相互制約的一個具體措施。而兩名罪犯脫逃其他人卻不知曉,也足以證明相關體系出了問題。

再者,當下每一個監獄應該有一個完善的電子監控系統,這個系統可以控制着監獄仍何一個角落,專門有一個相關的團隊在負責,進行24小時全方位監控。再好的制度和設施,不去實施和嚴格執行,都只能是一紙空文。顯然,這起事故仍然暴露了監獄安全體系的漏洞。

第三,這起事故還暴露了其它問題:罪犯內部信息的獲取以及他們的心理測試等系統有待完善。除了正常的圍牆、幹警值班等安全體系外,中國監獄特別是在解放後的監獄建設中,幾十年裏,積累下了一套“軟”的安全防範體系。比如,罪犯之間應當有另外一套嚴密的信息獲取體系,能讓幹警及時掌握獄情。

20多年前,我還在監獄工作時,中隊幹警就從另外一條渠道接到舉報信息:某罪犯有可能會選擇在半夜脫逃,具體手段是他悄悄配了監舍鑰匙。半夜,一羣幹警守在那裏,發現這名罪犯悄悄溜至宿舍大門處,站在那裏猶豫了很長時間,最終又悄悄地中止了脫逃行爲。

除此之外,監獄還會對每一個新入監的罪犯,進行心理測試。罪犯的性格、危險度和撒謊值,都會在裏面得以體現。無數的例子證明:在出事的例子中,罪犯所有可能發生事故的傾向,多數都在測試報告中有所顯示。只是,這個人羣比例過大,往往容易被相關工作人員忽略。此外,一起脫逃行爲,一定有讓罪犯鋌而走險的原因。而在他們實施之前,當有一些跡象可循。

第四,其它制度並未嚴執行,“會見室工作人員辦公桌內有現金”“盜取了一件監獄事業管理人員穿的警用工作服”“監舍樓在監獄生活區裏。生活區被2米多高的帶刺鐵絲網包圍,不通電。”無不在揭示該監獄在制度落實上存在漏洞。

一系列的問題,集中在一起,構成了這起事件發生的原因。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組成監獄“大包圍”的白色圍牆有6米多高,牆上邊是1米多高的電網。新京報記者孫旗 攝

不能因個例而否認監獄警察的努力

在最近新京報的相關報道中,還提到了警察的待遇和監獄經費問題。就我個人經歷而言,如果放在20年前,監獄的經費的確存在問題。當時發不下工資是常態,我個人當監獄警察時最多被拖久6個月。

但當下,在我每年回國跟同學聚會的過程中,多數人都坦言已經不存在當年的現象。至少在我工作過的監獄裏,經費是充足的。無論費用多少,是否充足,作爲納稅人,我們有理由知道每一所監獄的收支情況。

遼寧凌源第三監獄一年的經費是否不足,幹警待遇是否公平,我們還需要更公開的調查,需要給公衆做一個交待。如果的確是經費不足,也應當正視問題,解決問題,以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無論如何,這都不應當成爲罪犯脫逃的理由。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爲這起事件,而否認了國內多數監獄警察所付出的努力。我所接觸的前同行警察中,多數都厚道善良,小心謹慎,一輩子死死守在這個行業裏。他們的付出,同樣值得肯定。

一起脫逃,造成兩個無辜者死亡。每一所監獄都是一個“炸藥庫”,任何小的瀆職行爲,都有可能會給社會造成重大隱患。每一條監獄制度的出臺,背後通常都付出過慘痛的代價。如何加強監督,防患於未然,確保這樣的“炸藥庫”如終控制在安全範圍內,是監獄工作者當下所面臨的任務。

□ 安光系(媒體人)

編輯:李冰冰 校對:郭利琴

徵稿:積極穩健有見地,立言篤論需妙筆。或爲鍼砭,或爲建言,形諸筆端,皆成評論。新京報評論新媒體誠摯歡迎來稿,一經選用,稿酬從優。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