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愛範兒

我最近深切體會到了一件事,生活中我們常掛嘴邊的‘眼不見爲淨’,完全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說法。即使不去看,灰塵雜質細菌寄生蟲依然在你周圍活得好好的。

認識到這一點的起因,是需要對米家無線除蟎儀進行評測,爲此我查閱了不少相關資料,卻發現大多文章對除蟎儀的‘除蟎’效果描述含糊,於是決定買一部顯微鏡。

因爲有明確的觀察對象,所以我的選購要求很簡單:1、顯微鏡放大倍數低點也沒問題,只要能看到蟎蟲就行;2、能夠方便地拍攝觀察到的畫面;3、儘量不用花太多時間去對比下單載玻片、蓋玻片、染色劑、鑷子等實驗用品;4、價格不要太高,極有可能觀察一次之後就閒置。

根據上述條件,有兩款產品進入了候選名單,分別是學生家用款光學顯微鏡,和 TipScope 手機顯微鏡。

二者價格相差不大,都在 150+ 元。學生家用款光學顯微鏡更爲專業,且配齊了試管、孵化盒、培養皿等用品;TipScope 看起來只是勝在了小巧易攜帶。

話雖如此,我最終購入的卻是 TipScope。當你讀完本篇文章,大抵也會和我做同樣的選擇。

拿到包裝盒的時候,就大的感受就是‘輕’,盒內帶塑料保護殼的顯微鏡比說明書還輕,更別說殼中 TipScope 本體了。

據說這個小貼片僅有 3g,薄至 5mm。

取出 TipScope,觀察其正面,PC 材質的黑色外殼包裹着最核心的鏡頭部分,由光導組件與物鏡組成。根據官方數據,這顆小小的平場消色差微型物鏡,具有 2µm 光學分辨率,約 20~400 倍放大倍率,5mm 視場直徑。

這個放大倍率相比學生家用款光學顯微鏡最高 1200 倍成像,相距甚遠。不過,草履蟲大小 180~280µm,蟎蟲 100~500µm,精子 50~60µm,只要不細微到觀察細菌形態,TipScope 對大多微觀世界好奇者來說已經夠用了。

缺少常規顯微鏡該有的目鏡、反光鏡、細準焦螺旋等,僅有一個物鏡的 TipScope 顯得單薄且無力。事實上,和手機散熱器、刺激戰場喫雞手柄一樣,TipScope 也屬於手機外部設備。

它的工作原理很簡單,即通過背部的不乾膠貼在手機攝像頭上,藉助閃光燈來照亮,配合相關 app 觀察並調整放大倍數。

如果你曾經外接過魚眼鏡頭,體驗過萬能夾造型,就能明顯對比出貼合形態的好處,相比夾式不易造成手機掉漆,也更不受攝像頭位置影響。正因如此,TipScope 小貼片幾乎適用於所有機型。

外觀介紹完畢,先別急着上手,在體驗前還得下載 TipScope 配套的同名 app。

撕開 TipScope 背後的不乾膠並保持背部朝上,打開 app 中的‘相機’模式,保證顯微鏡頭始終在屏幕中心處,將手機緩慢下移,就能得到一個逐漸明亮清晰的微觀世界,以及已經完成與手機貼合的外置鏡頭。

‘交接儀式’結束,就此開啓讓潔癖患者抓狂的觀察環節。

TipScope 的一大妙處就是不取標本也能用,無需載玻片、蓋玻片、染色劑等,將其貼近觀察物即可。在觀察時,又能延伸出另一大妙處,就是通過手機觀察可以隨時保存圖片和錄像。

不過事情都有兩面性,TipScope 由此產生的缺點同樣明顯,尤其當觀察物不夠平整時,對焦和變焦並不太好掌控。

因此選取合適的觀察對象很重要。既可以具體到事物,比如昆蟲的翅膀、腿部,植物的種子、枝葉,動物的絨毛;也可以大範圍觀察某種物什。

比如紡織物。將 TipScope 貼近衣物、牀單、沙發等,就能看到無數的皮屑、蟎蟲排泄物,如果運氣夠好,還能看到活的蟎蟲。

比如 5 角硬幣。在 2002 年發行的 5 角硬幣背面,荷花的根部藏着三顆五角星作爲防僞標識。

比如化妝刷。一支刷頭已經硬化的眼影刷,表面看上去平淡無奇,而在顯微鏡的觀察下,上面沾滿了粉脂,也許還有無數細菌。

再比如頭髮。當你在顯示器裏看到一根頭髮,其根部被皮脂和油脂包裹,是時候考慮減少熬夜和油膩食物的攝入了。

只要你有興趣,還能試着用 TipScope 觀察膠帶從鼻翼上粘下來的蠕形蟎、觀察一滴包含無數浮游生物的海水、觀察補水前後的皮膚、觀察撕裂的 A4 紙邊緣、觀察佩戴後的隱形眼鏡、觀察陪伴已久的 AirPods。

看到這裏,你應該明白了我選擇這款貼片式顯微鏡的原因。它並不完美,看起來也很‘簡陋’:bilibili 上還有 up 主取下一個舊手機攝像頭自制 50 倍顯微鏡,加一片白色卡紙,也能實現類似效果。但對我們這類業餘愛好者來說,TipScope 已經足夠,甚至遠超預期。

感謝列文虎克讓我們擁有了微觀世界,也慶幸 TipScope 降低了進入這個世界的門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