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復旦腫瘤醫院病理科引入上海首臺自動染色系統!

(健康時報記者尹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病理科於近日引進了上海市首臺“單獨滴染”新型HE組織染色解決方案——VENTANA HE 600染色系統。該系統將病理切片的染色流程由50多步降至十幾步,全過程無人干預,減少了病理科70-80%的工作量,有效提高病理實驗室工作效率。

病理科主任王堅教授介紹分子診斷、遠程會診的病理檢測變化

據悉,該系統和BenchMark系列全自動組織病理檢測平臺對接後,不僅大幅提高檢測結果的一致性與準確度,還能實現當天閱片當天報告檢測結果,使患者得到及時的治療,尤其是針對突變基因的靶向藥物的臨牀應用。

從患者身上取出一塊組織標本,然後經過技術處理製成一張薄薄的玻片,最後由病理醫師通過顯微鏡,依照其形態做出診斷,這個過程被稱爲病理診斷。作爲公認的腫瘤診斷“金標準”,病理診斷是目前指導臨牀治療和預後評估最可靠的依據。

腫瘤醫院病理科主任王堅教授介紹,“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約佔世界22%,發病人數居全球第一,讓病理診斷的工作量不斷加大,2017年工作總量達255,849次。另一方面,分子診斷、遠程會診及數字病理等檢測需求也在不斷遞增,特別是不同癌症中特有基因的突變,如精確的HER2檢測對於乳腺癌靶向治療患者的篩選起決定性作用。

但與此相對的是,病理醫生的稀缺和病理診斷工作的繁複。復旦腫瘤醫院病理科目前仍保持着術中冰凍病理診斷和常規病理診斷符合率大於99%、常規病理診斷準確率大於99%的診斷率,這與該科室的自動化建設分不開。

“約有80%的病理診斷報告是基於常規蘇木素-伊紅(HE)染色結果做出的診斷。HE染色佔用了病理工作者的大部分精力。”王堅教授指出,此次引進的VENTANA HE600染色系統可在不影響準確性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擁有“單獨滴染”、“即用型試劑”等優勢,不僅大大優化HE染色工作流程,還有效降低樣品的交叉污染可能性,提高染色準確性和可重複性,從一定程度上提升病理報告的準確性。

據悉,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病理科在全國病理學科排名首位,也是首個參與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並獲成功的單位,並於今年8月通過了第三次複評審。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所有蓋有CNAS標誌的病理診斷報告和科研數據可在全球規定的範圍內得到互認,這不僅滿足了有院外會診需求的患者,同時也有利於加強醫院在國際學術平臺和多中心臨牀研究項目中的合作。該院病理科是全國最早成立集形態-免疫組化-分子病理相結合的綜合診斷模式平臺的單位,開展乳腺、胃腸道、淋巴等11個亞專科病理。有望在國內率先實現腫瘤精準醫學的跨越式發展,打造“復旦腫瘤標準”。

(責任編輯:孫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