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編說

陪孩子寫作業是每位家長的生活常態,但您真的知道該如何陪讀和檢查作業嗎?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偷偷玩遊戲、看電視……有時候,不恰當的陪讀方式甚至會使學生喪失獨立性,家長們事倍功半,平添許多煩惱。

您知道嗎?真正的“陪讀”其實是爲了未來的“不陪”,不必事必躬親,高質量的檢查和監督,纔是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

01

不指出具體錯誤之處,而是說出大體範圍

孩子做完作業後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不要匆忙指出具體錯誤之處,而是說出大體範圍,如“做得不錯,但這個題有些不對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問題的地方畫上—個小圓圈,讓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確的地方,以改之。若孩子找出來了,就稱讚孩子聰明、能幹。

重點檢查孩子做題的思路,比如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確,而計算的結果一般不檢查,由孩子自已確認。如果計算結果錯了,老師批改或考試時,判了錯號,就讓孩子自己去心疼、後悔,家長還裝着深表遺憾、同情的樣子。這樣就能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任、認真仔細的學習品質。

02

不要盯着孩子寫作業

有的家長喜歡盯着孩子做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或字寫錯、寫歪了,一邊幫着孩子塗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怎麼搞的,又做錯了,總是改不掉。”“說過多少遍,就是記不住,氣死人!”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學習的興趣之門還能打開嗎?這個時候,家長再怎麼說教,他是聽不進去,也是改不過來的。

而正確的建議做法是,首先過問有多少家庭作業,然後讓孩子自己去做,我們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不輕意打擾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檢查。

03

如何培養孩子專心寫作業的習慣

很多家長都面臨過他們的孩子寫作業不專心、愛拖拉的情況,其實這種問題的解決也有祕訣。

1.利用“限時鼓勵法”來糾正。

舉例說明,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心裏估計一個完成的時間,然後徵詢孩子,如“語文40分鐘能做完嗎?數學30分鐘能做完嗎?如果在規定時間做完,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當達到5顆小星星的時候,爸爸會獎勵一個你喜歡的東西或帶你到xxx地方去玩。”通常情況下,孩子會樂意接受。

若發現孩子寫作業時不專心,只要不是太過分,可以讓他適當運動一下,畢竟家裏的氛圍比學校要輕鬆一些,不要製造高壓態勢。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爲,家長可在旁邊提醒一下,如“己經做了15分鐘了,加油!小星星在等着你呢!”這時,孩子也許會集中精力繼續做下去。

提醒家長注意的是,這種“限時鼓勵法”是爲了首先糾正孩子做作業施拉的壞習慣,他在規定的時間內將作業寫完就算達到了目的,要給予表揚,至於作業質量是否滿意,是後一步的事。

只要孩子有了進步就要稱讚,不能繼續打擊,有的家長會說:“雖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但寫得不認真,還做錯了幾題!”這樣處理問題,不但不能糾正孩子做作業施拉的習慣,還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做家長的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有一點進步,就是值得高興和稱讚的事。培養孩子的學習好習慣要一步一步的來做,不能性急。

2. 利用“中途安撫法”來糾正。

還是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如,當發現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感到必需制止時,可以走到孩子身邊說:“是不是遇到了難題,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媽媽幫你一下?”這樣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

通常情況下,孩子會說沒有難題會做,這時大人要表現出一種平靜的神情:“你很聰明,馬上會做完的,媽媽等着你好嗎?”這種方法,實際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拖拉的行爲,然後使孩子明白:大人在關注他,希望他快一點完成作業。

對待做作業拖拉、愛玩的孩子,不能在一旁總是用責怪、數落、抱怨的語言說教,越是責罵、數落孩子,越會加重他的壞習慣。

3. 利用“直接要求法”來糾正。

如果上述兩種方法都不管用,只能用“直接要求法”來糾正。這種方法就是事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然後提出完成的時間,如“今天的語文作業不算多,用20分鐘完全可以做完,數學稍多一點,用35分鐘做完。如果在規定時間沒完成,到了時間,家長便會收起你的作業,裝在書包裏,不能在家繼續做了。老師發現作業沒做完,由此而產生的責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擔。當然,覺得時間不夠,再商定完成時間。”

家長說到就要做到,在執行這一規定時,情緒要平靜,不能發火。要讓孩子明白:家長說話是算數的。這種方法是不得己而爲之,帶有強迫性,要事先與老師取得聯繫,請老師作好配合,以免老師認爲家長不檢查作業,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了老師。

04

如何點撥孩子做習題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長點撥不會做的習題或“爬坡”難題,家長作出相應的輔導和點拔,是必要也是必須的。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誘導和培養。只是在輔導、點撥時要講究技巧,其方法是:

1. 讓孩子反覆讀題。

許多題目並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會做,很難,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總是遷就孩子這種消極心理,立即告訴他如何做,甚至將算式都列好了,就會使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想思考,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

正確的方法是:“你很聰明,只要多讀幾遍原題,你會做得出來的。”當孩子做出來以後,家長要高興地稱讚。這時,孩子也一定會高興起來。

孩子不會做的題,家長堅持讓他“再讀一遍”……這種鼓勵式的讀題法是能夠“逼”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從而獲得自信。

2.用例題作輔導。

對於孩子經過思考實在不會做的題目,家長也不要直接告訴原題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原題,編一個相似的例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懂弄通例題,再讓孩子去做原題。由於弄懂了例題,孩子多半會做原題,如果仍然不會做原題,那麼應再回到例題的討論與計算上。經過幾個來回,只要家長有耐心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原題。

這種做法,雖然家長要麻煩一些,但能夠訓練孩子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否則,孩子總是處在就題解題的被動思維定式中,很難建立學習的思維遷移模式。

會學習的孩子就是具備了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能夠以弄懂例題爲基礎,去應對千變萬化的習題。這就叫做“活讀書”,而不是“死讀書”。有的家長,似乎很疼愛孩子,生怕他多動腦,一遇到難題,就告訴其做法,這是一種不好的方法。

3. 只講關鍵點。

對於有些數學難題,家長一時也編不好例題,那麼,可以就這個原題,分析它的關鍵點在哪裏,找到什麼條件就好,讓孩子根據大人的提示,去思考計算。而不能將算式直接列出來,或告訴孩子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再做什麼……如果這樣輔導孩子,他的解題思路永遠打不開。

05

課後這樣複習,學習更高效!

課後複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是與遺忘鬥爭的有力武器。下面分享怎樣抓好這一環節,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1.在理解的基礎上覆習

理解後的知識易記難忘,理解是記憶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必須做到:上課高度集中注意力把課聽懂、積極思考、當天解決疑難。

2.及時複習

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先多後少。對新知識要“趁熱打鐵”抓緊時間複習和鞏固,寫完作業再看看書,理一理知識脈絡。

3.經常複習

複習的次數要先密後疏,剛學過的知識遺忘得又快又多,複習次數要相對多一點,間隔時間也相對短一些,隨記憶鞏固程度的加深,間隔時間可以越來越長。

4.複習時做好四件事

嘗試回憶,看教科書,整理筆記,看參考書。

5.複習時的“五到”

即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尤其以心到最爲重要,全身心投入、多器官感知信息,記憶的效率就高。

6.固定時間內複習固定內容

在某一固定的時間內做某一類事情可獲得最佳效果的生理、心理規律是人體生物鐘現象。比如早上和晚上8至9點,記憶力強,可複習英語、語文、政治、歷時,下午演算和抽象思維能力較強,可複習數理化。

7.適時做好系統性複習

一個星期、一個月或學完一單元,把各科知識整理歸類,系統複習,知識能很清晰地印在大腦裏。

8.複習計劃與時間分配

每天對各門功課的複習做出明確安排,處理好各門功課的關係,既不要用時不平衡,又不要不分重點和自己的弱科而平均用力。

9.複習目標

複習要有切合自己實際學習能力的目標,並且有達不成目標的自我處罰措施。給自己適當的學習壓力,提高複習效率。

10.最大限度利用時間複習

利用起平時一些閒散、短暫的時間,可以把每科的基礎知識做成一張張小卡片帶在身邊,隨時拿出來複習和鞏固。

文章來源 | 微信公號”賈老師學校“

微信編輯 | 趙婷婷

推薦閱讀

班主任說,我最喜歡這樣的師生關係…… | 關注

上學放學的路上,我們都欠孩子一堂“安全教育課”!

怕孩子得上“中二病”?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關鍵,只有兩個字……

想做個好老師?這裏有您不可不知的8個心理學規律!

教師必修課:好老師要有氣度、深度、風度和溫度! | 深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