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源鄰舍廿載情·穗港合作創新篇

爲更好推進服務發展,推動香港與內地交流合作,紀念逢源鄰舍二十週年。2018月9月30日,廣州市荔灣區文昌北路何家祠道八號舉辦“逢源鄰舍廿載情·穗港合作創新篇”二十週年誌慶活動。

活動由廣州市逢源街道辦事處、香港鄰舍輔導會主辦,中聯辦社工部處長王栩鍾、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粵辦主任鄧家禧、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副巡視員何小京、荔灣區民政局社區組織黨委專職副書記黃曉輝、廣東省社會工作聯合會會長李敏蘭、鄰舍輔導會長葉德安伉儷、逢源街黨工委書記周綺文等領導嘉賓參加了慶祝活動,期間還有來自社區的社工和義工們通過表演手語舞《讓愛傳出去》、情景劇《共融薪火》、舞蹈《越來越好》等,回顧穗港二十年合作的歷程和經驗。

逢源人家服務中心

手語舞《讓愛傳出去》

情景劇《共融薪火》

舞蹈《越來越好》

從左至右:戴建文、葉德安、葉青山、鄧家禧

在活動上,香港特區政府駐粵辦主任鄧家禧感謝鄰舍輔導會多年來的努力;亦感謝廣東省政府、廣州市政府及當地街道辦給鄰舍輔導會的大力支持,有賴香港專業社工及社會賢達的支持,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爲更加宜居的社會。

領導嘉賓合影

鄰舍輔導會義務司庫葉青山表示,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交流將更加密切,不同的成功經驗相互學習,促使內地與香港社會服務都能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鄰舍輔導會總幹事戴建文表示,逢源鄰舍的社會福利服務將不斷發展落實,未來更好地和社區走在一起,築就幸福和諧的社區生活空間。鄰舍輔導會會長葉德安表示,緊密合作二十年的訣竅就是大家一條心,都是爲了服務而服務,沒有任何私心,所以一起做起事來就非常愉快和成功。內地與香港有着同樣的文化背景,必然能更好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香港督導心聲,專業路上有鄰舍

鄰舍輔導會服務督導許惠玲在“逢源鄰舍廿載情·穗港合作創新篇”刊物中分享了自己十五年來的督導心聲。她表示,廣州的展能中心最初只有七位服務使用者及三位職員。隨着資源的增加,服務的需要亦有所增加。現時展能中心有三十多位服務使用者及七位職員,而服務類別亦由展能中心的服務形式擴展到多類型的殘障康復服務。另外,社區服務更爲殘障服務使用者提供社區需要調查,政策解讀資源鏈接,定期探訪慰問等服務。

另一位在鄰舍輔導會服務八年的督導何振邦也分享了自己的心聲。他表示文昌街道辦事處和鄰舍輔導會合作的二十年間,廣州的社會福利服務不斷發展,服務的種類越來越多元化、服務使用者亦相應增多。所以,強化服務運作以應付不斷上升的服務需要變得日益重要。社會福利服務堅持「以人爲本」,不同服務項目能針對不同弱勢社羣的需要,令服務使用者更受惠,廣州的社會福利服務亦因此能內迅速發展。未來,香港的社福機構對內地的社福服務關懷將不斷加強。

內地與香港,左鄰右舍榮譽同行

社工北上其實早於內地改革開放已經開展。過去多年,兩地都有不少有心人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爲兩地開拓交流及合作。香港的社工專業,已有悠久的歷史,在理論基礎、輔導技巧、個案評估、對不同類別受助人的需要及研究,例如學校社工、醫務社工、長者照顧、家庭輔導、邊青輔導等,都有很好的發展和經驗,而這些經驗,正是內地十分需要的,把這個專業帶到內地,對內地社工的發展,實有顯着成效。多年來相互學習合作,內地社會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逢源鄰舍一直爲廣州的長者、智障人士、精神病康復者和社會人士提供多元化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中心先後獲得全國、省、市和區等47個獎項,如2013年「全國社區服務優秀項目獎」和「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範單位」、2007年2個「全國社區服務優秀項目」、2003年「全國社區志願者先進集體」和2001年「中國百個優秀青年志願服務集體」等,又屢次獲評爲優秀級別,其中居家養老服務被評爲省級示範單位,這實現了鄰舍輔導會成爲內地交流對象的理想。

二十多年來,鄰舍輔導會從沒有停止學習的腳步,致力發展互相關懷與分享的社會,將社會工作專業元素由香港延展至內地,結合當地狀況,建立服務單位,推展社會服務,進行意見調查,使服務更貼近社會需要及專業發展。香港慈善組織團體對內地的社會服務關懷仍在不斷發展壯大,在不斷的交流合作中學習,共同進步,邁向美好明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