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请多关注钢琴家公众号!!

  

  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的成长过程是缓慢的,细腻的,完整的,当然也是幸福的。

  ▼巴赫《G 大调第四号布兰登堡协奏曲》- 快板

  在这个充溢着幸福感的“有养”工程中,健康、快乐、自信、善良、独立,聪慧,以及高颜值,如果可能,再加上精通一门乐器……这一定是每个家庭都能想象到的理想孩子的模样。

  让我们把这些好看的关键词转化为一个九宫格,它们摆放的位置和次序可以随意,但其中是不是有一格空缺呢?它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也最难被老师教导、更恐怕是绝大多数“家长”最感到无从着手的抽象概念——审美。

  ▼圣-桑《动物狂欢节》- 天鹅

  

  我素所敬仰的木心先生说:

  

  没有审美能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审美能力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品质。越来越多的人承认,金钱决定不了生活品质。

  审美能赐予孩子不一样的眼界,让他们更容易在平凡的事物里获得愉悦感和幸福感;

  审美是人与动物最高级别的不同,也是区别你自己和芸芸众生之间最显著的特征。

  对音乐的识别、判断及喜好,是最高层面的审美,它会直接影响你的品位和趣味。

  ▼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 清晨

  

  对音乐的审美,直接决定你的朋友圈调性

  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电话的发明者亚历山大·贝尔,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和哈里·杜鲁门,哲学家尼采、海德格尔、阿多诺,小说家马克·吐温、帕斯捷尔纳克、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人类历史上首次登月的阿姆斯特朗,前美国国务卿赖斯,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斯,微软两位创始人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苹果之父乔布斯,大神级导演伯格曼、库布里克、塔科夫斯基、安哲罗普洛斯、斯皮尔伯格、诺兰……

  这些杰出的人有什么共通之处?

  他们要么是精通古典音乐,要么是能够专业级演奏至少一种乐器,而且,最关键的一点,他们都具备非常好的音乐品味,他们的家庭日常生活离不开音乐,它们不仅定期约朋友一起出席音乐会,而且还经常光顾唱片店,习惯于收听音乐电台节目。我们熟知的首富比尔·盖茨,他的家庭用来购买唱片和音乐会门票的费用,居然是常规支出项中的最高占比!

  ▼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 花之圆舞曲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Ta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道路的这一端,看着Ta逐渐消失在道路的尽头或转弯的地方,而且,Ta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你没有追,因为你知道,Ta身边那个模糊又坚定的背影会一直陪伴Ta——而这位陪伴的朋友,叫音乐。有音乐陪伴的孩子,是幸福的。

  白岩松在给刚出生的儿子写的一封信里是这么说的——

  

  “当你再长大一点点,你会发现,身边存在很多人,很多事。什么都有可能会背叛你,但是音乐不会。哪怕全世界所有人都背过身去,音乐已然会在耳边窃窃私语”

  “我曾问过一位哲人,为什么现在的科学技术进步这么快,今天的我们还是需要好几个世纪前的音乐来抚慰心灵?”哲人答,因为人性的进化很慢很慢。

  “于是我知道,无论你向前走多远,那些来自古老的远方的音符还是会和你的心灵贴得很近”

  

  在我们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孩子的眼里,是我们精心为他铺垫、呈现的缤纷世界;

  孩子的嘴里,是我们谨慎细致挑选的健康饮食;

  孩子的鼻息里,是最亲近的家人和家庭的味道;

  孩子的耳朵里呢?难道我们不应该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给Ta最好的陪伴,让音乐按摩Ta的耳朵,唤起Ta对世界更丰富美好的想象吗?

  ▼ 帕赫贝尔《D 大调卡农与吉格舞曲》

  中国有至少六千万曾经或正在学钢琴或者其他乐器的孩子,他们中的大部分,在长大之后拒绝走进音乐厅,拒绝再听古典音乐。

  孩子学习乐器,如非天生喜欢,枯燥的基础课加反复的练习,其实都是违背孩子的天性。

  他想出去踢球,却只能被迫坐在钢琴前;

  他想出去玩捉迷藏,妈妈告诉他今天还没练够两个小时;

  他想去看电影,爸爸说你现在学的是音乐。

  练琴,成了孩子的炼狱,他不仅没有喜欢上音乐,反而开始憎恨乐器,憎恨音乐。

  ▼柴科夫斯基《四季》- 六月“船歌”

  叶问挑战宫家六十四手时候懂得什么叫“高山仰止”。

  一个孩子在走向音乐、学习乐器之前,至少要“见过高山”。

  聆听音乐,聆听经典,聆听一件乐器的音符与旋律,聆听几件乐器之间的奇妙呼应与醉人的和声,习惯于被音乐的魅力自然吸引,在一位靠谱的老师指引下,多听,多学,多了解,进而形成主观的选择与深入,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亲近音乐,这才是孩子与音乐结缘,并且能够向往掌握一件乐器的最适当前提。

  ▼巴赫《G 弦上的歌调》

  “隐隐听说莫扎特的音乐可以做胎教。”

  “不对,我朋友的太太一直是用巴赫做胎教的,他们的孩子看着就特别聪明。”

  “我身边没有懂音乐的人,没办法做音乐胎教。现在孩子快三岁了,应该听什么音乐?”

  “我孩子马上小学毕业,最近突然迷上了音乐,我该怎样适应这种状况?”

  “女儿在学钢琴,她爸爸对音乐没感觉,我该怎么办?”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古典音乐无论是曲目还是演绎版本,都是山重水复,浩如烟海,我们该推荐哪些作品来适应孩子的接受尺度?

  作为孩子的父母,怎样陪孩子听音乐?同时自己也能有所收获?

  这个时候,你最需要什么?

  雪枫老师特别为孩子审美培育量身打造的音频节目《陪孩子一起听音乐》也许会给你答案。《陪孩子一起听音乐》已经上线150期,在这里你将会与孩子一起获得:

  

  雪枫老师围绕孩子成长过程中必定会经历的16大主题关键词,为孩子精选180首动听迷人的经典名曲;

  深度解读音频+图文+纯音乐,以孩子最舒适接受的语境讲解、聆听优美的古典音乐及其背后的生动故事,当然也包括重要的硬知识;

  妈妈和孩子最轻松温馨的亲子时光;

  最优雅的早餐/晚安背景音乐;

  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孩子意识萌芽期的素质教育,培养高贵而优渥的家庭生活氛围。

  听听他们的声音:

  我家的五周岁前几天刚加入,听玩具交响乐很开心还猜乐器,我们躺在床上听(笑),不拘泥于形式,先培养一些兴趣,只要不是抗拒的就好。大人也是可以熏陶的。

  ——用户@小小

  很好听,我家九岁听得很投入。

  ——用户@张依明

  玩具交响曲不错,这两天放给我三岁的娃娃听,他就一直在床上转圈圈,一听到铃铃铃的声音就跟我一起唱起来。

  ——用户@妍荒

  如果小孩子从小就能在音乐的熏陶下长大,真是太幸福了,有多少家长能意识到古典音乐的价值呢?硬生生地去送孩子去钢琴课前,不妨让孩子多听听音乐,自己选择自己到底学什么。

  ——用户@BamBam

  如果在我小的时候能够遇到这样的启蒙,听到这么美的音乐旋律,就不会等到现在才进入古典音乐的世界。现在还有雪枫老师的启蒙,真是孩子们的幸福。

  ——用户@Celia

  听着老师的语气,感觉回到了天真浪漫的纯真年代。

  ——用户@朝天辫儿

  我们家的两“狗都嫌”从蹒跚学步的年纪开始听的外国人出版的“儿童古典音乐欣赏”CD合集,潜移默化地培养出音乐的耳朵,他们也是“得到”雪枫音乐会的听众。今天听到雪枫老师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这套音乐盛宴,真的为孩子们感到高兴,代表我家两位少年琴童谢谢雪枫老师。

  ——用户@黑贝999

  感谢雪枫老师的“陪孩子一起听音乐”。专门为孩子准备了如此美好的礼物,特别谢谢姐姐一直分享美好的音乐,更是第一时间给我惊喜!孩子的感知力是不可估量的,爱和美好。越分享,越喜悦。感恩,感谢,欢喜!

  ——用户@似水

  

  第一单元 音乐与童真

  第二单元 音乐与游戏

  第三单元 音乐与动物

  第四单元 音乐与自然

  第五单元 音乐与童话

  第六单元 音乐与神话

  第七单元 音乐与英雄

  第八单元 音乐与风景

  第九单元 音乐与故土

  第十单元 音乐与凯旋

  第十一单元 音乐与节日

  第十二单元 音乐与情感

  第十三单元 音乐与夜曲

  第十四单元 音乐与梦幻

  第十五单元 音乐与哀悼

  第十六单元 音乐与神圣

  主讲人:刘雪枫

  古典音乐理论学者,音乐评论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任三联《爱乐》杂志、《留声机》中文版、《交响世界》主编,为几十个杂志及报纸撰写过古典音乐专栏,著有二十余本古典音乐图书,聆赏音乐会、歌剧近千场,私藏古典音乐唱片十万余张,视古典音乐研究和普及教育为毕生事业。

  

  小的时候就是“以文会友”、“以乐会友”的“孩子王”。最骄傲的事情是女儿的幸福童年始终有音乐伴随,并且快乐地成为北京金帆乐团和美国著名大学的乐队首席。

  现在就来订阅即享全年美妙亲子时光!

  孩子学习音乐的正确打开方式 让为音乐 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第一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