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這是很正常,任何人都不可能說自己一輩子所有的決定都是正確的。

環境保護,是現代社會永恆的話題,也是不得不重視的問題,隨着科技的發展,帶來的更多的環境問題,所以每個國家都在想方設法保護環境,這不是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世界都要重視的問題。

“限塑令”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是發佈於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的內容,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從此,超市朔料袋從無償免費提供變爲有償提供,而且價格不低。

“限塑令”從實施自今,已過去十餘年,其到底有沒有起到其預想的效果呢?我想大家都很清楚,生產和消費的塑料袋並未減少,而且還大大增加,然而卻從來沒有承認這一點,“限塑令”幾乎名存實亡。

“限塑令”現在已經變成了“賣塑令”,其不光沒有達到減少塑料袋使用,保護環境的目的,反而成爲了大超市賺錢的手段,其低廉的造價,高額的售價,讓很多大超市賺得盆滿鉢滿。

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爲何會如此,一項政策的出臺的是否應該經過詳細論證,而不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限塑令”到這個尷尬的境地,是因爲其並未結合實際,沒有經過調查和研究,就拿我去超市買東西一樣,每次都是在辦完公事回家的時候順路就去超市買,所以我不可能隨時隨地帶一個環保袋在身上,在超市買了東西以後,我們需要將它拿回家,那麼我們就不得不買一個塑料袋,幾毛錢的價格買一個塑料袋讓自己可以輕鬆把東西拿回家任何人都不會拒絕的。我想很多人都跟我一樣。

近年來,對“限塑令”的批評如潮,但是其自巍然不動,甚至從來沒有做出過任何回應,到底是爲什麼?真的不敢承認錯誤嗎?

我想是的,誰都希望自己是完美的,很少有人有勇氣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一個影響深遠的政策,明知有問題也不會去改正,這似乎已經成爲了通病,如果不爆發,就算錯了也會一直持續下去。

“限塑令”初衷是好的,塑料袋容易產生嚴重的污染,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結果是不好的,或者說,方向就是錯的,與其要求有償使用,還不如多花錢去研究如何解決其帶來的污染,回收再利用,以及花錢去研究成本更低的環保袋呢?這可能需要一個更長期的過程,沒有一紙“限塑令”來的爽快,也不用花錢,但是從大局來看,這是值得的。

本文作者:陳磊律師,貴州羣衆律師事務所,民商事領域,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