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門敞開擋住無障礙坡道、車輛堵門給老人出行帶來不便……10月16日、17日,記者走訪城區近十個小區發現,小區中一些設計存在疏忽,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不便。對此,設計專家、建築工程學院的老師紛紛表達了看法和見解。

單元門敞開擋住無障礙坡道,妨礙輪椅通行

10月16日下午,記者來到城區的水映幸福城、上河園等小區發現,不少小區內都設置了無障礙坡道,老人乘坐輪椅出行時,可以直接從此下坡,非常方便。可這些設計在細節上存在一些疏忽,給老人的出行帶來一定不便。

記者在城區上河園小區19號樓1單元看到,無障礙坡道是在單元門的西側,居民進出單元門時需向西側推開單元門,門打開後,正好擋住了部分無障礙坡道。老人乘坐輪椅出行時,只能將單元門關閉或避開單元門才能下坡。同是在19號樓,2單元的無障礙坡道是在單元門的東側,單元門向西推開時,不會擋住無障礙坡道。

該小區居民趙先生表示,其實他們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不過由於居住在此的多是年輕人,因此並沒覺得有多大影響,但確實給一些乘坐輪椅出行的老年人帶來不便。

腿腳不便怕摔倒,老人自己在樓道安裝扶手

不僅是無障礙坡道被擋,記者採訪發現,一些老舊小區裏,老人爲防止摔倒,還自己在樓道旁邊安裝了扶手。在奎文區紡織局宿舍9號樓居住的王女士說,他們小區居住的多是老人,行動不便,有的老人就自己在一樓的過道和半層處安裝了扶手並設計了坡道,這樣出行時更加方便安全。

除紡織局宿舍外,記者注意到,奎文區葦灣小區內也有居民自己在樓裏安裝了扶手,一些老年人上下樓時,都會扶着扶手,該小區的樓道里沒有設計坡道。今年82歲的孫女士表示,她的腿腳不好,出門都會坐輪椅。雖然她住在一樓,可在樓道的半層裏沒有坡道,無奈她出門時只有讓孩子搬着輪椅上下樓。“如果在半層上設計坡道,那麼上下樓就方便多了。”孫女士說。

車輛堵住單元門門口,給老人出行帶來不便

“我們樓道的門口基本上都讓電動車和自行車給佔滿了,年輕人通行都很不方便,更不用說老年人了。”在奎文區同心園小區居住的王先生說,本來單元門口就不寬敞,他們小區經常有亂停亂放的自行車,將單元門口堵個嚴嚴實實,前段時間,他母親在出門時,就被堵在門口的電動車把手刮到胯部,所幸傷得並不嚴重。

除同心園小區,記者發現,祥基花園等小區也存在類似情況。祥基花園小區的譚先生表示,他們小區內有停放自行車的地方,可一些居民圖方便,直接將車停在門口。本來老年人的腿腳就不好,這給許多老年人增加了更多“障礙”。“不僅是我們小區,這應該是很多小區的通病,我們還是希望一些居民能自覺。”譚先生說。

專家

細節體現人文關懷

濰坊博林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段宏博之前做過小區在老年人出行方面設計的調查。他說,隨着社會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的出行備受關注,一些公共設施設計應該考慮得更加全面。“我覺得新建小區在設計時就應該提前進行系統規劃,老舊小區在改造時也應充分考慮。”段宏博說,在無障礙坡道、扶手設置甚至在小區的標識上都應該注意,考慮是否會給老年人的出行帶來安全隱患。

濰坊科技學院建築工程學院老師張建坤認爲,小區對方便老年人的設計改造越來越重視,不僅給老人帶來方便,也在社會層面給老年人更多的尊重和安慰。比如在戶型上,很多市民會在西南角設計老人房。其次,現在的老舊小區改造細節仍待改善,改造依據的是2012年頒佈的《無障礙設計規範》,主要是針對行動不便的人,包括老年人、殘疾人等,這種規範的實施則是在國家層面上爲老年人提供法律支持。

本報記者 王路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