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典,刷新城市影响力。

10月11日至15日,以“新时代、新动能、新创意、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精心筹备,认真组织,圆满完成参展参会各项任务,展示了聊城形象、聊城文化,提升了聊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展会期间,聊城展区共展出来自11个县(市区)、几十家参展企业的100多个品类的文创展品,吸引了大量的客人和消费者。

道口铺铜铸钟表与故宫国宝有着一段“奇缘”、一段小“麦秸秆”引发一场中韩民间艺人的文化交流、本届省文博会的指定用酒是我市临清开元餐饮有限公司的“然也”酒、茌平剪纸变身旗袍穿在了模特的身上、作为中国蔬菜第一县的莘县将蔬菜做出了“文化味”……本届省文博会上,聊城展区不仅有各种脑洞大开的创意产品,还有美轮美奂的工艺美术展品,成为人气最旺的展区之一,而这许多展品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省文博会现场的九层六角宝塔钟

省文博会期间,聊城展区的中心位置,一座制作精美的九层六角宝塔钟,吸引了众多观众频频驻足,其精致的细节更是不断引发惊叹。

这座宝塔钟为铜镀金,周围镶嵌了水晶珠宝,角里还悬挂着钟铃;塔座为八角形,钟表时间数字上了珐琅,刻度由五个杆支撑。该塔钟的基本样式基于建造在15世纪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造型。

说起北方铜制艺术钟表制作者的代表,那要提起聊城市东昌府区传承先辈精神的马先民和马先明兄弟俩。“九层六角宝塔钟是属于铜铸雕刻艺术工艺品,现在展出的是复制品,是根据图片按照1:1比例还原出来的。原件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全世界仅有一件,制作工艺难度相当大。”宝塔的制作者马氏兄弟之一的马先明向记者介绍说。

2014年,为了证明和提升技术实力,他与哥哥马先民二人打算仿制九层六角宝塔钟。历时近三年时间,兄弟俩先是依照图片做出了宝塔钟的外形,再通过手工雕刻技术还原宝塔钟的细节,还花了4个月的时间研发了传动系统。马先明说:“整套钟表制作工艺的每一道工序,熔模铸造、造型修型、脱壳等等,我们是全国独一份。”宝塔钟制作完成后,被马氏兄弟奉为“镇宅之宝”,也引发了业内的关注。“钟表的修复需要先了解制作工艺才能进行,我们专门从事钟表制作,整套工艺都是生产制造钟表的工艺,故宫的修复团队曾经来我们公司参观学习。”马先明说。

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文物修复师这个冷门职业为众人所知,身为钟表修复师的王津被大众称为“故宫男神”。2017年9月5日,马氏兄弟俩创建的山东朗奇罗工艺品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批尊敬的客人,以王津为代表的故宫钟表修复技艺培训班的大师们前来考察、交流钟表制作工艺。

马氏兄弟所在的道口铺高马庄村,铜铸雕刻制作技艺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先祖曾经营银器制作,技艺精湛,但因农村受众相对较窄,遂将兴趣转移到铜器上。其先祖游历八方,访古迹,求师问友,得益于生性聪敏,巧于手工制作,终有所成,制作的马踏飞燕、关公像、观音像、金蟾、十二生肖、简仪等,都非常逼真,享誉四方。

上世纪90年代,马家传人马先明及其兄长马先民经过潜心探索,积累经验和市场调研,在研发设计、开模、铸造、精雕、鎏金、镀金等手工艺制作方面获得精进,成立山东朗其罗工艺品有限公司,在传承中华经典的基础上,开发融观赏价值、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为一体的产品,以钟表尤为突出。铜制艺术钟是多门艺术组合的艺术作品,是在制作铜器工艺的基础上增添了珐琅、美术瓷、彩绘、镶嵌、錾刻、机械传动、音律等多门艺术的精心搭配,才制作出一件巧致匠心、精美绝伦的艺术钟表,堪称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东昌府铜铸雕刻受到利益冲击。“因其制作工序需精心制作,年轻人没有耐心,再加上销售渠道不畅通,许多人转而投入其他行业。真正能静下心来刻苦学习,深入钻研东昌府铜雕技艺的年轻人少之又少。”马先明表示,目前从事铜雕技艺的人日渐稀少。其中大部分艺人年事已高,有的已是弃艺多年,有的是心有余力不足,很难再出精品,技艺精湛能推陈出新者只有少数人。“虽然成立工艺品公司,但多是现代工艺订单,传统精品之作日渐式微。制作一个铜制艺术钟,六个工匠艺人一起做,也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价值很高。”省文博会期间,马先明对记者说,传统技艺也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省文博会期间,很多的参观者都对铜制艺术钟非常感兴趣。通过这个大的平台,大家都对这项技艺有了更多了解,也使更多的人了解钟表的文化故事,我们距离建设一个自己的钟表博物馆的目标越来越近了。”马先明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聊城日报记者 赵宏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