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數字2036引出的記憶追尋,

重啓60年代三線建設時期

奔赴大西南的建設者們高貴的信仰和動人的愛情。

他們在“釩鈦之城”攀枝花,留下了最美的青春印記。

四川人藝 話劇

《記憶密碼》

—— 2036到底是什麼密碼?

四川人藝最新創排的話劇《記憶密碼》由國家一級編劇李亭創作劇本,這是一個以“釩鈦之城”攀枝花爲故事座標,圍繞上世紀60年代至今的三代“鋼鐵人”講述的故事,戲劇以個體人物的細微情感切入,展開了一幅三線建設的感人畫卷。

這些年我們不乏三線建設題材的文藝作品,寫攀枝花和“攀鋼”的作品也不少,但李亭的作品卻讓人眼前一亮,她避開“鋼鐵城市”的堅硬,細緻入微地描寫人物的命運,他們堅韌、柔軟、溫暖。李亭在劇本的後記中寫到:“我試圖用柔軟的情感來講述這段轟轟烈烈,所以我回避着類似報告文學或新聞稿件裏的激情澎湃。因爲在最初的激情之後,留給我們的思考,有尊嚴有反思甚至有救贖。”李亭要告訴更多的人,這纔是真實的攀枝花,這是三線建設精神值得被讚頌和傳承的情感連結。

劇中主人公胡嶽巍是當年支援攀枝花“三線建設”的一名宣傳幹事,他把自己拍攝的一些底片送給了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時隔55年,胡嶽巍的記憶日漸模糊,但當他再次看到照片上的數字2036時,那些歲月裏的人和事像拼圖一樣再次組合起他記憶的圖畫……2036是打開胡嶽巍記憶的密碼,2036也是今天的人們重新理解三線建設精神的一把鑰匙。

—— 用藝術重釋三線建設精神

1964年,嚴峻的國際形勢逼迫中國領導人開始考慮建設西部後方的戰略問題。1964年8月,國家建委召開一、二線搬遷會議,提出要大分散、小集中,少數國防尖端項目要“靠山、分散、隱蔽”(簡稱山、散、洞),有的還要進洞。三線建設宣告拉開帷幕,在中西部地區的13個省、自治區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工人、科技人員和幹部,背井離鄉,奔赴祖國的大西南和大西北,在那些荒蕪的、險峻的、封閉的環境裏,書寫他們青春飛揚的詩句和熱情美妙的樂章。

↑ 千里轉戰戰鬥在三線建設工地的解放軍

↑ 奮戰在工地的女兵

↑ 戰鬥在崇山峻嶺間

在四川人藝話劇《記憶密碼》的故事發生地攀枝花,有一個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劇組成員多次赴攀枝花采風參觀。在博物館的圖片、影像、模擬場景的陳列中,再現了上千萬人蔘與、四百萬人遷徙、幾輩人無私奉獻的英雄業績。

四川人藝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羅鴻亮說:其實三線建設在80年代已完成了它的使命,但三線建設的精神不是在那裏就終止了,今天我們希望用文藝作品的形式來恢復城市的記憶,紀念那一代人的青春歲月和他們的驕傲,“艱苦創業、勇於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三線建設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時代意義,值得我們傳承下去。

↑ 小朋友們參觀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

三線建設讓曾經”不毛之地“的攀枝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爲西南鋼鐵重鎮,而如今它面對產業轉型,好在“三線建設精神”已經融入攀枝花這座城市,城市有了自己的精神,是不會在轉型中被輕易放棄的,城市的精神就是它的生命力和靈魂。

—— 致敬時代洪流中的平凡生命和不逝的信仰

話劇《記憶密碼》中的角色大多都有真實的人物原型,或者在真實的生活中一定能找到他們的對照。例如劇中的機要室話務員魯曉芬,原型是當年評選的勞模“六朵金花”之一“紅色話務員”吳脩潤。

↑ 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中圖片資料,上圖左2是吳脩潤

如今年近八旬的吳脩潤依然能清晰而迅速地報出每個信箱的數字代號, 她與《記憶密碼》的主創分享當年的情景時眼睛裏依然閃着激動的光:那時的弄弄坪深夜都燈火通明,每個人都專心勞動,那個景象真的非常感人,讓我想要更使勁地幹,和大家一起把這裏的建設快點搞好。

吳脩潤說,在那個時期,他們很多人隨着建設的需要而遷徙,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去向哪裏。她記得帶隊的同志對他們說:現在我們停下來再回頭看看四川。而很久以後他們才知道那時他們已經踏進了雲南的土地。在交通和通訊並不便利的年代,這樣的遷徙需要多少勇氣?

吳脩潤得知自己有了話劇“代言人”魯曉芬時非常開心,這個經過藝術加工的角色身上不僅有吳脩潤,還吸收了那個年代很多女性的品質,她們純真、理想、勇敢、堅定。爲了誓言終身未嫁的魯曉芬讓我們看到那個年代的愛情裏不僅有兩性相吸,更多的是一種志同道合的信念和無所畏懼的追求。

↑ 話劇《記憶密碼》劇照

不只是當年參與三線建設的“攀一代”,話劇《記憶密碼》還覆蓋了受三線建設直接影響的“攀二代”和海歸的“攀三代”,每個人都在大時代中主動或被動地做出選擇,就像劇中“攀二代”胡野渡的人生信條一樣:不同的人生活在自己特定的時期,不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很多路是命運的註定,沒有對錯可言。而那些在這條偉大的路上努力行走的平凡生命,我們希望他們被更多人理解和尊敬。

↑ 話劇《記憶密碼》劇照

—— 繼戰鬥機之後,

四川人藝又將大型鍊鋼現場搬上了舞臺……

去年四川人藝的話劇《蒼穹之上》將舞臺創作投向高冷的航空領域,把1:1的戰鬥機帶進了劇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引起了轟動。而今年四川人藝的大型話劇《記憶密碼》又將給觀衆帶來新的驚喜——

現實主義手法與藝術手段和諧相融,重現60年代攀鋼工廠內部景象。冶金裝置的工業質感、loft結構的空間設置,工業與藝術完美結合的舞臺隨着“記憶密碼”的開啓,也向觀衆透露出過去的精神與當下的思想共存發展,與時俱進的內涵。

出品人:羅鴻亮

監製:劉嫈

統籌:馬莎莎 黃梁宇

主辦單位: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

出品演出單位: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

編劇:李亭

導演:黃定山

舞美設計:周丹林

燈光設計:劉建中

作曲:劉黨慶

服裝造型設計:沈龍

道具設計:楊兵

副導演:漆宇

製作人:魯文婷

舞臺監督:武曉嵋 張定超

編劇助理:朱天天 姚東伯

舞美設計助理:鄒濤

燈光設計助理:譚伯寧

造型設計助理:陳進

視頻製作:袁朝偉

音效設計製作:曾程曲登

演員(按人物出場順序) :曹建 李東昌 姚東伯 黃梁宇 鄧瀅 駱暢 張婕 孫洪 範豔 金鑫邑 李藝峯

首演信息

演出時間:2019.8.19-8.20 (19:30)

演出地點:德陽演藝中心

/ 首演結束後將開啓全國巡演,查看演出信息及購票優惠可關注微信公衆號“四川人民藝術劇院”&“看戲”

劇場夜幕中的一束光

更多精彩視頻及文章請關注

文章及視頻轉載 請標註:光束戲劇及原創作者

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