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選股,趨勢擇時,借勢風口,嚴格風控

最近,總有人問我,究竟是價值投資者,還是遊資打板派(主題投資者)? 今天就重點回答下這個問題。一直以來,我都以“新價值投資”者自居

所謂的“新”,是指我在投資時不僅看價值,還會看趨勢和風口。

歸納起來就是16個字:價值選股,趨勢擇時,借勢風口,嚴格風控。

用白話說就是:選擇好公司後,在趨勢起來的時候買入,同時藉助市場“風口”的力量,最後還要用一定的風控措施來彌補研究的不足。

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下:

五糧液和滬電股份都是好公司。

但是,在資金有限,甚至只能買一隻的情況下,買誰不買誰呢?

在我看來,要看趨勢,誰的趨勢好就買誰。

比趨勢更重要的是風口。

上半年的風口是消費股,所以五糧液漲勢最好。

下半年的風口是科技股,所以滬電股份走勢最好。

如果你在上半年堅守滬電,下半年堅守五糧液,雖然也賺錢,但是收益率肯定要比上半年買五糧液,下半年買滬電的收益要少很多。

有人可能會說,至於嘛,不想持有一隻股票10年,就不要持有一隻股票10分鐘。

現實中,持有一隻股哪怕半年不動的有幾人?

如果你是做私募的,管着別人的錢,你就會知道,沒有人會等你10年,甚至連半年都等不了。

所以,我的這套系統適合於10億以內資金,對短期收益要求比較高的人。

如果再往細了去說,那就涉及到,如何選擇好公司,判斷趨勢,研究風口,以及做風控的問題了。一,價值選股

在選股上,我一直堅持要選“落難的校花”。

就是有些票質地非常好,像校花一樣,人人都喜歡,所以就會很貴。

但是總有一天,它們會因爲一些不可抗因素而大跌,這時候機會就來了。

比如,2012年因爲八項規定和塑化劑事件等多重利空而股價重挫的白酒(茅臺),就屬於“落難的校花”。

比如,因爲2018年,因爲“531新政”而連續大跌的光伏板塊(隆基股份)就是落難的校花。

比如,因爲17,18年手機出貨量連續下滑而持續調整的消費電子板塊就是落難的校花。

再比如,因爲這兩年經濟下行,而導致汽車銷量下滑的汽車股,也是落難的校花。

但是,校花落難的時候,千萬彆着急去“英雄救美”。

那樣只會成爲接下落飛刀的接盤俠。還要再等等。等到什麼時候呢?這就是我下面要說的,趨勢擇時。

二,趨勢擇時

當“校花”的股價終於見底了,跌不動了,而且好消息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就可以關注它了。

這時候,我們需要藉助一些技術分析的方法,比如道氏理論,波浪理論等。(千萬不要看不起技術分析,投資牛人馮柳也喜歡用技術分析來輔助判斷趨勢。)

我的方法就是,一定要等股價的均線走平後,行業及公司基本面出現拐點,開始逐步放量上漲時,第一時間入場。

而不會僅僅因爲“已經很便宜了”,就傻傻買入,套個一兩年。

還自豪地說,“做價投就得有耐心。”

三,借勢風口

有時候你會發現,當指數回暖時,大部分的股票趨勢都很好看。

比如今年上半年,指數反彈的時候,科技股和白酒股的走勢都很漂亮。

但誰纔是“全村最亮的仔”,誰纔是“真命天子”呢?

這就需要有判斷風口的能力。

所謂的風口,在我看來一共有5種,分別是:消費,科技,金融,週期,題材。

從歷史來看,A股一直在這幾種風格間進行切換。

比如,12-15年炒科技股;16年炒週期股;17-18年炒消費,金融股;19年上半年炒消費,下半年炒科技。

爲什麼會形成這些不同的風格呢?

是因爲資金會在某個階段,抱團買入業績成長最確定的板塊。

換句話說,資金“抱團”某類股票,本質是是對業績確定性的“抱團”。

12-15年科技股的業績增速最快,資金就猛幹科技。

16年,因爲供給側改革導致週期股業績最確定,資金就抱團週期。

17年,核心資產(消費+金融)的業績增長最確定,資金就抱團消費、金融。

到了19年下半年,哪個行業增長最確定?

從半年報來看,消費股的增速已經開始放緩。

而科技股纔剛剛開始困境反轉,增速纔剛剛啓動。隨着5G的建設以及5G換機潮的到來,業績增長最快,最確定。

這就是科技股近期表現強於消費股的原因。

所以,判斷風口對我來說,至關重要。

傳統的價投,往往會固守“我買的是好公司,怕什麼?”的想法。

我覺得還是不懂我大A的性格。

四,嚴格風控

有人看我最近一邊說是“黃金坑”了有,一邊保持着較低的倉位,就開始質疑,你是不是價投啊?

在他們看來,價投就是在價格明顯低於價值的時候重倉買入,而且越跌越買。

我一直說:看價值的同時,一定要看趨勢。

一個價值10塊錢的股票跌到8塊錢,該不該買?傳統價投會認爲,當然該!

但我認爲,不應該!

2008年金融危機時,花旗銀行從80美元一口氣跌到1美元,後來又慢慢恢復到20美元。

請問,當股價跌到10美元的時候是不是要抄底了?

按照傳統價投的觀點,價格明顯低於價值,當然該抄!

恭喜你,一天浮虧90%。如果你管的是基金,你已經被清盤了;如果你有槓桿,你已經爆倉了。

2018年,3000點的時候,就有人說,現在A股這麼便宜,趕緊抄底啊。

到了2900點的時候說,我會越跌越買。

等到2800,2700以及最後的2400時,他們還嚷嚷說越跌越買。

兄弟,你還有子彈嗎?

反過來也一樣,一個價值10元的股票,漲到了15塊錢要不要賣?

傳統價投認爲,當然要賣,價格已經明顯高於價值了。

但我認爲,不應該!

因爲站在趨勢的角度,“當趨勢沒有反轉之前,就要永遠站在趨勢的這一邊”。簡單說就是“無反轉,不上車”;或者“無反轉,不下車。”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上漲不言頂”,“下跌不言底”。

千萬別說什麼“價值只會遲到,而不會缺席。”

如果它遲到1年,你能撐得住嗎?你可以相信價值,但千萬不要相信人性的瘋狂。

所以,大家不要老勸我加倉。沒有出現反轉信號前,看到再好的股票,我也不會重倉。我必須要等指數的趨勢企穩。

我沒法像一些人灑脫地說,“大不了虧30%唄。”

因爲我管着別人的錢。別說虧30%了,哪怕虧10%,客戶可能就會受不了。

這就是我一直堅持,並且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

當然,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門祕籍”。

我的朋友當中,就有很多做遊資的,他們靠打板、做短線,也能取得非常驚人的收益。

所以,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