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窩頭,一塊錢四個”:請不要嘲笑認真謀生的人

作者 | 胡巍巍

一名女子賣窩窩頭的視頻,上了熱搜。

女子看起來三十多歲,帶着袖套,在簡單的貨架上,售賣着窩窩頭。

“窩窩頭,一塊錢四個”:請不要嘲笑認真謀生的人

截圖自抖音

面前黃色紙板上,寫着“窩窩頭,一塊錢4個”的紅字。

與她年齡十分違和的是,她在錄音喇叭中循環播放的叫賣聲是“窩窩頭,一塊錢四個!嘿嘿!”

光聽字面,似乎覺得沒什麼。但是,喇叭中的叫賣聲,又尖又細,最後的“嘿嘿”突然上揚,讓人覺得有點滑稽。

這個小視頻在抖音和微博廣泛傳播,甚至有網友慕名去看這則視頻。

也有人把女子的叫賣視頻,發在微信羣裏,然後玩起“比誰學得像”的遊戲。

窩窩頭,一個0.25元,女子一天又能賺多少呢?

有網友發現,女子白天賣棉花糖,售價一元一個,晚上賣窩窩頭,等於一天都在站在工作。

這該有多累啊?!

有些人,只是爲了謀生,就已拼盡全力。

在工地喫饅頭的五爺爺

我的五爺爺,是我爺爺的五弟。

他一生窮苦,去世前仍在工地的幹活。

他乾的是“小工”,就是和泥搬磚的工人。

小工的工資,是工地上最低的。

我小時候,有次放學路過他幹活的工地。

“窩窩頭,一塊錢四個”:請不要嘲笑認真謀生的人

圖文無關

他正在就着開水喫饅頭,是的,就着開水,連鹹菜都沒有。

看見我路過,他覺得自己喫得太寒磣,還對着我解釋一通。

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貧窮,原來可以是這樣的表現。

而五爺爺並非不勤勞,只是喫了沒文化的虧。

不只是五爺爺,我在小時候,也曾因爲一雙老靴頭心酸過。

那雙“醜醜”的老靴頭

老靴頭,是豫西農村的獨特叫法,其實就是冬天穿的手工棉靴。

一個村裏,一般總有幾位,會做手工老靴頭的婦女。

她們去鎮上買來鞋底,回家找出不穿的舊衣服,把舊衣服才成鞋面。

鞋面裏面裝上棉花,再掛上糊,用針線把鞋面和鞋底縫在一起,一雙老靴頭,誕生!

各家各戶用的鞋面,有的是舊被套、有的是舊褲子......

做出來的老靴頭,雖然暖和,但是樣子往往沒有賣的好看。

“窩窩頭,一塊錢四個”:請不要嘲笑認真謀生的人

所以家人給我做好後,穿一天後,我就不好意思再穿。

特別是泡沫鞋底和地面摩擦出來的沙沙聲,愈加顯得鞋子的“低廉”。

有一年冬天,媽媽給我準備了一雙老靴頭。

但是我嫌它醜,就換上了買來的劣質革鞋。

冬天零下幾度的校園,中午穿着革鞋還好,一到晚上,冷的晚自習都沒心思上課。

我也希望有一雙皮靴,奈何家裏買不起。

年少的虛榮,讓我的兩個小腳趾被凍粗,直到成年小腳趾仍是粗的。

我常想,如果小時候,接受那包裹着愛的、看似不漂亮的老靴頭,該有多好。

但是另一方面,貧窮也讓我回憶起小時候的清貧,忍不住心裏泛過一絲苦澀。

如今,我已長大,當年的窮孩子,可以買得起羊毛靴。

而也因爲當年的困窘,才愈加讓我感恩當下。

坐在水果擔擔裏的小女孩

前陣子看《真情部落格》,有期節目的主人公叫歐陽虹庭,她成長在臺灣農村。

小時候,母親爲了補貼家用,挑着擔子、帶着虹庭外出賣水果。

“窩窩頭,一塊錢四個”:請不要嘲笑認真謀生的人

買了一天,小虹庭也跟着母親走累了,她從路邊撿來幾塊石頭,放在扁擔的一個筐子中,自己則坐在另一個筐子裏,讓母親挑着自己回家。

她的母親,一定很辛苦吧,可辛苦正是爲了好好活着。

正如那位賣窩窩頭的女子,她或許也有自己要喫奶粉的孩子、要贍養的老人......

尖尖的叫賣聲看似有點搞笑,卻給風雨交加的生活,平添一份生動。

尊重每一個勞動者吧,無論是一位地攤小販,還是一位清潔工,因爲,這個社會如何地需要你,也就如何地需要他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