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 108天,我們一起讀《孟子》,今天是——

《梁惠王章句》第八節

孟子(明刊本)

原文:王曰:“吾惛,不能進於是矣。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爲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已。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爲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錦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譯文如下:

齊宣王說:“我這個人很昏聵(謙辭),不能深入地領會老先生的教誨。希望夫子您能夠輔佐我,明確地教導我。我雖然不夠聰敏,但願意去嘗試。”

孟子說:“沒有固定的產業但卻有堅定心念的人,只有士人才可以做到。如果是普通百姓,沒有固定的產業,也就不會有堅定的心念。倘若沒有堅定的心念,就會放縱邪惡的慾望行不軌之事,失去底線什麼事情都可以做。等到犯了法再去處罰這些人,就是禍害百姓了。哪裏有仁德的君王在位期間讓禍害百姓的事情發生呢?所以顯明的國君會讓百姓擁有一定的產業,必定讓百姓上足夠奉養父母,下足夠養育妻兒,風調雨順的年景能喫飽穿暖,遇到災荒之年時不會被餓死。之後,才能引導百姓向善,所以百姓才能夠願意順從、跟隨。”

漫畫“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現在分給百姓的產業,上不足以奉養父母,下不足以養育妻兒,風調雨順的年景還要忍受疾苦,遇到災荒之年難免不被餓死。這種情況下連性命都唯恐不保,又哪裏有閒暇來明禮義呢?”

漫畫“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大王您如果想實施仁政,則需要從根本上做起!(分給百姓)五畝地的宅園,如果種植上桑樹,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上絲帛衣服了。雞、狗、豬等家畜,飼養方法正確,七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有肉喫了。一百畝的田地,不要剝奪百姓的耕種時機,一個八口之家就可以不捱餓了。用心地開辦學校,用報答父母、友愛兄弟的道理來教育學生,頭髮斑白的老人也就揹着沉重的行李在路上行走了。老人可以穿錦緞喫肉食,百姓不飢餓不受凍,這樣的國君還不能成爲天下之王的情況從來沒有發生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