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供給側與產業鏈兩個角度理解劉鶴國民關係的講話

李錦認爲,民企的經濟困難在國企身上都遇到過,在2012年前後就特別突出。在2010年第一季度開始,出現連續48個月的經濟下行,中央不得不在2015年11月開始進行供給側結構改革從根本上講,國企供給側結構改革已經進入“紅利階段”,上游價格的反彈,是去產能的直接結果。而一部分民企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中沒有調整過來,比國企晚了3年,民企供給側結構改革這個週期沒有到來。

李錦認爲,目前的結構調整,與混合所有制交叉進行。國有企業應積極主動地利用資本市場,以國有資本帶動社會資本,壯大國有經濟影響力,爲整個行業注入新活力,增強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民營企業也應主動融入國有企業的產業鏈條佈局之中,力爭與國有企業展開更深層次的合作,爲國有企業做好配套服務和產品深度加工,延伸產業鏈。

現將今日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轉載於後。

李錦:民企尋求國企幫助是推進混改的好契機

2018年10月19日 19:19

來源:中證網 記者劉麗靚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9日就當前經濟金融熱點問題接受媒體採訪,對於促進國企改革和民企發展以及“國進民退”等方面進行了回應。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對此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市場規模日益擴大,需求持續旺盛,國企民企之間不是“誰進誰退”“此消彼長”,而是共同做大蛋糕。相信在這一階段調整後,民企的供給側結構改革會加快,整個經濟佈局會進一步得到優化。同時,民營企業尋求國營企業資金以自救,正是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好契機。

李錦認爲,“國進民退”說法既是片面的,也是錯誤的。我們應當從供給側與產業鏈兩個角度理解劉鶴同志的講話,尋求“國民共進”的實現途徑。當前,中國經濟仍處於“三期疊加”階段,民企困難是“三期疊加”的表現,一些前期通過高負債擴張較快的民企,由於偏離主業,在流動性上遇到困難。此外,影子銀行受到了抑制,過去民企大多數靠影子銀行來融資,而資管新規的推出斷了民企以前的“財路”,民營企業退出成本高導致僵而不死,債務鏈條解不開。這時,中小企業自救的方法是尋找國企做“庇護傘”,這是民企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的一個自救措施。而國有銀行或者國有企業爲民營企業提供幫助,恰恰體現了國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不存在“國進民退”的問題。

李錦指出,我們必須用全新的現代化產業鏈理念來認識國有和民營經濟。在佈局上,國企多數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型的大企業,在經濟穩定、技術創新、維護安全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爲民企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宏觀條件;民企主要分佈在服務業、製造業等一般競爭性領域,爲國企的改革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競爭環境、廣闊的市場需求和全面的分工協作,二者彼此促進、相得益彰。

從具體企業來看,我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一個企業的規模無論有多大,也只能處於產業鏈中一個或幾個環節,不可能囊括全部的產業鏈條,因此,必須要有其他企業爲其提供生產配套服務。國有企業多處於產業鏈上游,在基礎產業和重型製造業等領域發揮作用,民營企業越來越多地提供製造業產品特別是最終消費品,兩者是高度互補、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關係。

(文章來源:中證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