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市街道命名學:這樣的路名才性感!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衆號“新週刊”(new-weekly),作者:何樹青,原標題爲《城市街道命名學:這樣的路名才性感!》,不代表瞭望東方週刊觀點。

公主道,位於香港何文田,以英皇佐治六世的女兒瑪嘉烈公主(Princess Margaret, Countess of Snowdon)命名。

一路二路三路四路、一環二環三環四環、東路西路北路南路......很多城市街道的命名非常簡單粗暴,但數字不會說話,東南西北的概念也不會講述城市歷史,與街道文化天然爲敵。

——————

街道怎樣命名才性感?

各城市的地名委員會有各自的邏輯。老實說,太多城市的太多中山路、解放路、濱江路、勝利路、北京路、南京路、上海路、環城路,除了時代的舊影就是江郎才盡式的重複;而與新區有關的創新大道、世紀大道則分外形式主義。

廣州北京路。

1920年,永漢路,即現在北京路。當時廣州拆城牆開路,將此路改名爲“永漢路”,取的是清朝已滅,把南街名“永清”變爲“永漢”之意。

城市街道命名四大法寶——

法寶之一:方向、順序和地理位置

十字街、南大街、北馬路,相信你一定見過,實在沒有也肯定聽說過,當然這些街道少不了臨江大道、濱江路、沿江路……去了有江的地方都有,找路倒也方便,朝着星辰大海前進就是了。

還有一種直接了當的說法是數數——

南昌的一經路二經路三經路一緯路二緯路三緯路。不知道是出於懶惰,還是城市佈局在某個年代的雷同,濟南橫豎相交的道路也被命名爲經一路經二路經三路緯一路緯二路緯三路。誰抄誰就不知道了。

如果你夠出名,再俗氣又能怎樣——紐約第五大道

當然有時候數字也能顯示出城市之大,“五環,你比四環多一環。”北京的環路可能是最讓人找不到方向感的路,通常還要尋找一些地標來區分,比如“五環奧運村、五環大黃莊橋”。但,根據趨勢,北京還要奔七環而去——“修到七環怎麼辦,你比五環多兩環。”

數字不會說話,東南西北的概念也不會講述城市歷史,與街道文化天然爲敵。

香港部分以食品命名的街道,很多名稱包含了香港從漁村發展到都市的歷史。

法寶之二:生活在別處

臺北街道的命名方式移植上海,恍如一張中國地圖:除了幾條主幹道採用政治意識形態和傳統道德教條命名之外,次一級的街道都是按照中國地圖的方位,從北到南,從東到西,重新命名。西南方有青海路、大理街、康定路、桂林路、昆明街……西北方有迪化街、庫倫街、哈密街、酒泉街、塔城街……東南方有廈門街、福州街、溫州街、潮州街、金門街……東北方有遼寧街、合江街、松江路、興安街……等。

這些街道滲透着濃郁的鄉愁,但重要的卻是,讓臺灣人依然記得中國是什麼。

生活在別處的街道,倒是一本很好中國地理書,別急着吐槽,上海的地理高考成績據說歷(wo)來(cai)不(de)錯。

除了幫助提高地理知識,想來想去,還就是偷懶,又極容易與其他城市重複——這也是中國城市那麼多北京路、南京路、上海路的原因。

香港部分以內地城市命名的街道。

法寶之三:名人之名

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中積累的歷史文化名人夠多了,所以有足夠的名人資源來爲街道命名。在中國任何一座中等規模以上的城市,以歷史文化名人命名的街道很常見。

比如中山路,這條爲了紀念國父的道路,那是全國各地處處可見,廣州市弄一條不過癮,還弄出了八條,中山一路、中山二路直到中山八路,一插到底,橫貫東西。

又是中山路,這次還分了老大老二。

臺北中山南路與徐州路交界處。

北京還有趙登禹路、佟麟閣路、張自忠路,它們都是抗戰後命名,1949年之後保留下來的。

以人名取名的路數在國外更加流行。據說巴黎市政府每年要收到200個爲街道和建築命名的申請,大都來自名作家的名裔或各種協會和團體,實際上每年只有15條街道被命名或更換街名。

2003年5月,美國人想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名字作爲洛杉磯市克拉倫斯街的一段街道命名。馬爾克斯的兒子出席命名儀式時說:“我父親問的第一個問題是,這個街道在什麼地方……”

臺北羅斯福路,紀念美國總統羅斯福,共分六段。

法寶之四:時代特色

什麼是時代特色的詞語?以一座典型的中國城市爲例:

100年前街道的命名以仁德巷和打鐵街爲代表,反映了傳承的道德秩序和街道的職業特點。

70年前開始廣泛地出現中山路及其它時代印記的街道名稱。

1949年後,人民路、解放路、勝利路、八一大道大行其道。當然如果還想感受紅色記憶,東風路這樣根正苗紅的名號決不能少。

改革開放後,迎賓路開始冒頭,伴隨着還有開創大道、幸福大街。

杭州解放路。

伴隨着歷史文化名城的評選與重視,名人之名開始鑲進了街道路牌。

在開發區熱和城市擴城高潮中,創新大道、世紀大道、長虹大道爲尚未成型的新城區預下了寬大的機動車街道尺度。

進入21世紀,各個時代街道名稱的無序疊加,已經令街道之名成爲了近現代中國城市的城史活化石和城市座標障礙,城市地名委想創意都難了,於是有的繼續在以往的命名邏輯上尋找救命稻草,更多的是乾脆以街道上的建築樓盤或企業來命名街道。

上海的“康X路”一大堆。

據說山東臨邑的民政局地名辦研究出了繼承、派生、寓意、對稱、組合等5種命名方法,其實也不過是把主幹道臨中路更名爲迎賓路,把新建的西外環路命名爲子願路(本地書法家邢侗之名)這種老套路。

命名街道其實可以很快樂↓↓

南京神馬路。

像經營城市一樣經營街名

中國城市街道名稱的生殺大權在城市地名委員會手上。他們會不會像經營城市一樣經營街名呢?至少目前看不出來。這種經營,當然不是像武漢市武昌區把“戶部巷”註冊商標、然後向每位商戶收取200元使用費這麼簡單。

我們的傳媒出現過《街道》雜誌,而沒有以城市街道命名的卻影響力至大如《華爾街日報》的報紙;我們的電影裏出現過南京路,但更多是“濱海市”這樣虛擬的城市;還有許多令街道揚名立萬的機會,本來可以出現在城市特產的商標上、時裝的品牌上……

從凱旋門俯瞰香榭麗舍大街。

也許在未來某一日,中國的街道著名得也會用來做香水的名字,像今天的香榭麗舍香水和第五大道香水一樣。憑此,街道名稱遠遠超越了地名的範疇,而直接象徵着現代社會的城市品質、文化品質和消費品質。

你住的城市,你老家的城市,

有哪些讓人回味的路名?

分享一下唄~

來源:新週刊

總監製:金風

監製:劉新宇 、顧佳贇

編輯:張靜、萬宏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