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熱播的某真人秀節目中,黃磊和張傑、

  金玟岐(中國內地女歌手、音樂製作人。2014年爲電影《北京愛情故事》所創作並演唱《歲月神偷》而受到關注。)討論起來孩子學琴的事情。

  

  玟岐說自己是從小練鋼琴的,然後黃磊就問她小時候練琴是自己願意練還是被媽媽逼着練?玟岐說自己也是被媽媽逼着練的。

  

  黃磊曝女兒多多現在也不愛練琴,然後她媽媽孫莉經常會逼着她練,但她就是不願意練老師佈置的一些考試的東西,反倒是一些動畫片的曲子自己很愛去練。

  原視頻

  

  基本功暫且當“主食”

  “輔食”也可以有

  孩子會特別感興趣自己聽到過的曲子,諸如動畫片裏的音樂等等。

  黃磊在節目中提到的女兒比較願意彈自己喜歡的曲子,這其實不是壞事,而是學琴中很好的“輔食”。只是不要“偏食”,那些訓練基本功的曲子不落下就行,並且要在學習過程中當“主食”。你要知道,她之所以能彈好喜歡的曲子,並且有自學能力,都是因良好的基本功而來的。

  初期練琴時間不需多

  小小孩(5-8歲剛剛啓蒙)每次15-20分鐘,或許只練一本,不須每次練習都把練習本彈完。

  年紀越大,練習時間越長,也可運用零碎時間,10分鐘也可練一個段落,養成時時碰琴的習慣。

  我的建議:一首曲子練習的時間,是該首長度的12倍。如一首曲子1分鐘,就要練12分鐘(不含反覆)。

  將老師佈置的樂譜練熟

  是基本態度

  練習不足、課前臨時抱佛腳,重覆的曲子自然會被要求再練一週,沒有新曲進度,對孩子而言沒有成就感,也覺煩躁,形成惡性循環。

  學琴的態度,和學習其他事物道理相通。

  練習、進步、收穫,即成良性循環;

  不練習、停滯、沮喪則開啓惡性循環。

  協助孩子把上課內容練習好,透過計時器,練琴積點等各種方法,讓孩子在練習充份的狀態去上課,看看孩子下課後的反應,相信會信心滿滿的。

  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任何事情都必須付出努力和時間,沒有不勞而獲。

  觀察孩子是

  「害怕挫折,還是不喜歡音樂」

  孩子說沒興趣、不想學時,觀察孩子是「害怕挫折,還是不喜歡音樂」。

  有時候只是沒把上課內容練習好,害怕去上課,或是正學習新的技巧,遇到瓶頸而退縮。通常唉唉叫時,就是孩子卡關,需要突破闖關的時候。衝過關卡,就是下次成長進步的開始。

  如果孩子哇哇叫,卻沒有針對問題解決,弄清楚逃避的原因,就毅然停止,想想,孩子碰到其他困難、或學習其他才藝,是不是也可以哇哇叫就半途而廢?

  至少學到看懂音符,看到簡單的譜能摸摸彈彈自愉,稍稍能體會音樂的美好吧。

  帶領孩子

  看音樂相關影片

  比如《交響情人夢》是很棒的古典音樂入門,有趣、好笑,又可看到主角對音樂的熱情和認真的態度。

  這部影集和電影,我們家看了N遍,也買原聲CD,自然接觸許多經典樂章,也認識莫札特、貝多芬、舒曼、蕭邦、拉赫曼尼諾夫等多位音樂家,延伸去找其他音樂。

  別一開始

  就想把孩子培養成「專家」

  不一定會是彈奏的專家,至少能夠聆賞喜好音樂,就是生命中美好的禮物。

  鋼琴是樂器之王,開拓認識音樂的入門確實非常有優勢,但僅是認識音樂的方法之一,如果因爲習琴不成,斷絕聆賞音樂的路,就太可惜了。

  陪孩子學琴的過程中

  父母也一起成長

  我小時候學琴,當時沒有這麼多的音樂資源,就是傻傻的彈,現在跟著孩子,又重溫一次,再次認識這些音樂家和樂章,獲得許多樂趣。

  孩子他爸不會彈琴,但過去是小鼓隊的。他常說自己像「野田妹」的爸媽,不懂孩子在搞什麼,但如此也給孩子很大的空間。

  我知道他爸是關心孩子的,他會把孩子練的曲子下載到手機,在上下班路程中聽,漸漸地越來越樂在其中。

  歡迎點擊關注”鋼琴家“公衆號

  welcome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