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曾說:“生活中沒有夢想的人,是可憐的人。”而事實上,有夢想卻實現不了的人,更爲可憐。因爲,夢想破滅所帶來的痛苦和掙扎,最終必然導致絕望的孤獨。就像魯迅所說的:“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

美國著名作家約翰·斯坦貝克在其代表作《人鼠之間》裏,就講述了這樣一個“夢想破滅”的悲慘故事。

20世紀30年代,美國正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大批農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流浪,通過打短工艱難度日。斯坦貝克曾跟隨一羣來自俄克拉荷馬州的農民流浪到西部加州,沿途所見所聞使他大爲震動,最終促使他寫下了《人鼠之間》。

《人鼠之間》書名出自英國詩人彭斯的《寫給小鼠》:“人也罷,鼠也罷,最如意的安排也不難免意外,只剩下痛苦和悲傷,代替了快樂的希望。”

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1937年,主人公是兩個一貧如洗的流動農民萊尼和喬治,他們沒有親人,相依爲命。流浪到異鄉的農場,夢想着,通過努力工作能夠攢錢買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養幾隻兔子,過着不用看人臉色的生活。

然而,命運卻跟他們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眼看着夢想即將實現,萊尼意外犯下錯誤,他的好奇心和蠻力誤殺了農場主的兒媳,不得不接受懲罰。而喬治,也不得不孤立無援地面對殘酷的現實。

小說不僅藝術地展現了田園牧歌式的農莊生活和殘酷的社會現實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更反映了人對生存條件的真切感受,它所包含的悲劇內涵和哲學意蘊使之昇華爲一篇代表普遍經驗的現代寓言。憑藉《人鼠之間》,約翰·斯坦貝克於196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走進《人鼠之間》這本書,讀者會發現,小說的主要人物只有兩個,時間跨度只有三天,篇幅也極短,但情節的設計卻極富戲劇性。

故事的開頭,是一副遼闊而靜謐的自然風光圖。一條蜿蜒的河流繞過金黃色的山丘,在山腳形成一灣深潭,河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溫暖而清澈。河谷邊樹木茂盛,樹底下的落葉厚實而鬆脆,不時有小動物出沒。

潭邊潮溼的沙地上,既有森林裏野生動物前來飲水的腳印,也有附近的農場犬活動的痕跡。樹木叢中有一條人爲踩出的小徑,附近農場的人們可以沿着這條小徑到達潭水邊。

夏日的傍晚,小說的主人公——喬治和萊尼,在野外跋涉了六公里後,終於到達了這裏。他們都穿着工裝褲和工裝外套,戴着已經變形的黑帽子,肩上扛着緊緊捆着的毛毯卷。喬治和萊尼一前一後地走着,走在前面的是喬治,他身材矮小,步伐敏捷;走在後面的是萊尼,他身材魁梧,腳步沉重。

看到清澈的潭水,萊尼扔下毛毯卷就撲到了潭水邊,將整個臉都埋進水裏,大口大口地喝了起來。喬治則顯得沉穩許多,他卸下毛毯卷,在水邊跪下,用手捧起潭水喝了幾口,又用水洗了洗臉和脖子,纔在河岸上坐了下來。萊尼學着喬治的動作,洗完臉坐在了喬治身邊。

兩人原本在北邊的農場幹活,萊尼闖了禍,於是他們從那個農場跑了出來,又去農場工人介紹處那裏領了新的工卡和公交車票,打算南下到另一座農場去打工。

在距離農場還有一段路程時,他們被公交車司機趕下了車,司機說只需要走一會兒就能到農場了。然而他們在烈日下,沿着公路走了超過六公里,都還沒看到農場的影子。走到這裏,喬治再也忍不住了,生氣地抱怨起了公交司機。

不過,這些萊尼都不記得了。他只記得兔子,和喬治說過的話。儘管很生氣,喬治還是耐心地將他們來到此地的原委給萊尼講了一遍。然而,在發現萊尼將一隻死老鼠藏在衣服口袋裏後,喬治徹底憤怒了。他命令萊尼交出死老鼠,然後一把扔進了水潭對面的樹叢裏。

喬治反覆叮囑萊尼,第二天見到農場老闆時不許說話,因爲如果老闆知道萊尼是個“瘋子”,就會將他們趕出農場,而如果老闆能先看到萊尼幹活的樣子,就會允許他們留下。兩人躺在河邊的沙灘上,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天很快就暗了下來。喬治決定在河邊過夜,因爲明天到了農場就要開始工作了,到時兩人就得一直扛糧包“扛到腸子都累斷了”,所以今晚他要躺在河邊看看天,因爲他喜歡這裏。

喬治讓萊尼去弄點柳樹枝來生火,好熱豆子罐頭做晚飯。萊尼起身消失在了樹叢裏。不一會兒,萊尼又從樹叢裏衝了出來。但喬治識破了他的把戲,逼着他將剛剛撿回來的死老鼠又交了出來。

萊尼十分不情願,他不明白,這隻老鼠並不是自己殺死的,而是路邊撿來的,而且他只是摸一摸老鼠,爲什麼喬治就是不允許呢?喬治說,現在這隻老鼠已經開始腐爛了,如果他再撿一隻剛死沒多久的,就可以留一陣子。

事實上,大個子萊尼因爲力氣太大,即使是活的老鼠也會很快就被他弄死,儘管他並不是故意的。眼看着喬治把那隻死老鼠再次扔到更遠的樹叢裏,萊尼更加沮喪了。喬治再次催促萊尼去樹叢裏撿柴火,等他撿來一堆枯枝和樹葉後,喬治生起火,將鋪蓋卷裏的三罐豆子拿出來放在火堆附近。

看到豆子罐頭,萊尼說,自己喜歡在豆子上澆番茄醬。當他第二次重複時,喬治爆發了,怒氣衝衝地指責萊尼,從番茄醬說到他愛四處摸摸的壞習慣。

喬治說,如果只有他一個人,他一定比現在活得輕鬆,隨便找個地方幹活,月底領了工資去城裏,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甚至可以去妓院過夜。可是,有了萊尼之後他們就不得不總是東躲西藏,因爲萊尼總是闖禍。

發泄完怒火,喬治看着萊尼痛苦的樣子,又羞愧起來。他覺得自己不應該欺負萊尼,因爲萊尼並不是故意要闖禍的。當然,萊尼也並不總是顯得那麼單純,他也會狡黠地說,如果喬治不想要他了,他可以走,去山裏找個山洞,這樣也沒人會搶走他的老鼠了。

當然,喬治是不會允許萊尼離開的。 喬治一次一次爲萊尼收拾爛攤子,也依然和萊尼一起夢想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好像,有萊尼纔有希望。

萊尼又一次要求喬治講述他們的那個夢想,關於兔子的夢想。儘管已經講述了無數遍,喬治早已不耐煩,但在萊尼的懇求下,他再次開口了。

大多數在農場打短工的人都是孤獨一人,他們沒有家人,也沒有固定住所,他們在農場幹活,賺了錢就去城裏花個精光,然後流浪到下一個農場。但是,喬治和萊尼不一樣,不只是因爲他們有彼此的陪伴,更是因爲他們有一個小小的夢想。

他們希望有一天能夠存夠錢,可以買一小塊屬於自己的地,蓋上一座小房子,養豬,養牛,養兔子。這樣,他們就可以靠種自己的地來過日子,而不用再四處流浪。萊尼十分期待這樣的日子,因爲他喜歡兔子。

豆子罐頭很快熱好了,喬治一邊喫晚飯一邊再次提醒萊尼,第二天見到農場老闆時不許說話。同時,彷彿有預感一一般,喬治讓萊尼仔細記住這片位於河邊的樹林,並和他約定,如果他再像以前一樣惹了麻煩,就直接到這裏來,躲到樹叢裏,等喬治來找他。

喫完豆子,兩人在篝火旁展開鋪蓋卷,在慢慢熄滅的火光中睡去了。

這是小說的第一章,也是故事的第一天。喬治和萊尼是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兩人結伴四處打零工餬口。因爲萊尼闖了禍,喬治不得不帶着他從上一個工作的農場逃了出來,決定南下去另一家農場打工。半路上,他們被公交車司機趕了下來,在烈日下走了超過六公里的路程後,終於到了農場附近這片位於一座深潭邊的樹林裏。

按規定他們應當到農場過夜,好在第二天一早就開始工作,但喬治決定這天夜裏就在此地過夜。兩人生起火,熱了豆子罐頭當晚餐,再一次說起了他們的夢想。最後,在夏夜的微風中安詳地睡去。

位於社會底層的喬治和萊尼,既沒有固定工作也沒有固定的住所,但他們並沒有徹底喪失生活的希望。

相反,他們和其他渾渾噩噩地活着的農民不一樣,他們結伴而行,有自己的小小夢想,儘管這夢想如此卑微,卻也足以支撐起他們的全部信念,心懷憧憬地度過每一天。

於是,我們也如此希望,他們能夠通過勤勞的工作來實現夢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