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说感恩,话孝道 乌鲁木齐学子传承孝道德润重阳

10月17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自古以来,重阳节承载着孝道、感恩的意蕴。

重阳节前夕,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市各中小学校园,学生们说感恩,话孝道,用他们的方式表达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心意。

10月16日,在市第22小学五年级(1)班,同学们通过剪纸向爷爷奶奶们送上重阳节的祝福。

书法剪纸寄重阳祝福

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九九重阳节,十跪父母恩。重阳节是一个尽孝心、传孝道的节日。”采访中,不少学生都讲到,孝道是一种传承。

16日上午,在市第22小学五年级(1)班的教室里,一堂以“剪纸送长辈·感恩重阳节”为主题的班会正在进行。

学生杨涵如剪出了一幅“秋菊图”。她说,菊花象征着健康,爷爷奶奶从小照顾她,重阳节到来,她借剪纸表达心意,祝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寿。

市第2小学通过办黑板报、手抄报、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同学们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及典故。学生们发挥所长,亲手为长辈制作了重阳节礼物。

六年级(1)班学生宋益如用楷书誊写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宋益如说:“老师告诉我们,重阳节是一个弘扬孝老爱亲的节日。我用硬笔书法为爷爷奶奶誊写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寄托我的祝福。”

“邻居奶奶身体不太好,我的妈妈就经常帮她买菜,倒垃圾。这就是敬老爱老的表现。”市第80中学初二(4)班的孙文琦在班会上说,她小时候,每天放学了都在邻居奶奶家写作业等妈妈回来,如今,妈妈每次做了可口的饭菜,都会端一碗送给邻居奶奶。

点滴小事传承孝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除传承孝道外,还被赋予了博爱、敬老的意蕴,让爱老、助老成为社会风尚。

市第13中学初三(9)班的代一如说,她从小看着父母孝敬爷爷奶奶,顺遂老人心意。这种言传身教下,她也会陪伴爷爷奶奶听评剧、逛公园,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

“一餐一饭的陪伴就是我表达孝顺的方式。”代一如说。

市第82中学五年级(1)班的杨稳晓说,陪伴是最好的尽孝。“小时候,奶奶总会做我爱吃的菜,陪我看动画片。现在她年纪大了,腿脚不好,我责无旁贷地成了她的‘跑腿员’,帮她取报纸、买菜、端饭、洗碗,做点滴小事表达我的孝心。”

市第35小五年级(3)班任思辰的爷爷奶奶远在兰州,平日里他都是打电话向爷爷奶奶诉说思念。

“我妈妈笑我是个小财迷,帮妈妈买菜找的零钱、春节的压岁钱我都自己留着。其实,我是想攒下这些钱,买一张去兰州的车票看望爷爷奶奶。”任思辰说,当妈妈知道了他的小心思后,再也没笑过他。

市第13中学初三(9)班的聂昊阳说:“生活中我们应当关心尊重每一位老人,让敬老蔚然成风。”

聂昊阳说,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在遇见老人需要帮助时施以援手,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偶遇熟识的长辈投以微笑,在细微言行中尊敬长者,和老人友好相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