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年仅17岁,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收录为小学语文必读诗篇之一,他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一辈子身在仕途,却向往田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矛盾的集合体,身体和灵魂有时候总是在做着相反的事。这位盛唐诗坛的大咖人物——王维,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仅仅是与他的诗歌有一面之缘,但是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诗词有什么样的灵魂高度,只有你了解其人其事,才会明白。

根据史料记载,王维是一个为人低调,谨小慎微,平和没有野心的人,和同时期狂傲不羁的李白比起来,性格完全相反,这一点,要从他的家庭背景说起,他从小丧父,作为家中的长子,很小就开始肩负起照顾几个弟妹的重担,他算是“西漂”里成功的一员,在他15岁的时候,他就带着自己的弟弟王缙到长安闯荡,仅凭自己的才华,就为当时皇弟岐王的青睐和欣赏,在他的举荐下,王维21岁就高中进士,可谓是前途不可限量,正是青春年华,施展抱负的打好时候。

但生活总是无常的,物极必反,在他刚做官几个月的时候,凳子还没暖热,就发生了一件事,他让伶人舞狮子,本来没什么问题,但是舞的却是黄狮子,这是只有在天子面前才有资格表演的舞蹈,因为此事,他还连累了他的上级一起被贬谪。历史上很多名人都经历过贬谪,人生起起伏伏,但王维做的这件事,冒犯了皇权,后果比较严重,被唐玄宗拉进了黑名单,这样的后果是严重的,但是只有自作自受。看过《琅琊榜》的都知道,皇帝都是比较忌惮自己的儿子之间的斗争的,王维因为与岐王走的近,自然也多少受到了影响。

在整个唐玄宗执政时期,王维都没有出头之日,做着芝麻官,写着田园诗。在张九龄担任宰相期间,他因为仰慕张九龄,也写诗“追捧”,职位有所变动,成了右拾遗,但是不久张九龄就被贬谪了,在李林甫上台期间,他也有李白那种傲骨,不曾“摧眉折腰事权贵”,为了生计,他无法像陶渊明那样一走了之,只能在芝麻官的位子上度日。

人生的起起落落可谓在他身上不停地演绎着,直到安史之乱,他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波澜,因为他没有来得及逃离长安城,成为了俘虏,在安禄山的软硬兼施下,他担任了伪职,这说明在王维的性格中有软弱的成分,后来新帝唐肃中在处理这些接受安禄山伪职的官员时,本该被处死的王维,却不断被免死,反而被升官了。这就是人生的无常之处,你永远了不得命运会给你带来个什么梗。

王维能免死,并不是侥幸,而是因为他弟弟王缙主动愿削去刑部侍郎的官职为其赎罪,还有杜甫的辩护,再加上王维在担任伪职期间写过的“衷心诗”,让皇帝原谅了他,其后,他官居四品,做到了尚书右丞,但他内心一直悔恨自己那段耻辱的经历。

这就是王维,才气逼人,身在朝纲,心在田园,为了家族责任,他一生没有与命运抗争,堪称最佛系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