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張瑩 編輯 嶽三猛)央視全新節目《謝謝了,我的家》於1月6日首播,開國元帥朱德之孫朱和平少將作爲嘉賓現身,並分享了爺爺留下的一本家庭賬冊。

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朱和平近年來一直關注家風、傳統建設。他認爲家風家教特別重要,尤其是對一些家族性腐敗的人來說,一個家長出問題,害了全家。

(朱和平與爺爺奶奶)

朱德去世時,穿的還是舊衣服

《謝謝了,我的家》首播共有四位嘉賓現身,分別是朱德之孫朱和平、汪曾祺之子汪朗、魯迅之孫周令飛、邊防軍人張旭蕾。

提起朱德元帥,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爲建國立下的赫赫戰功,那麼這位開國元勳的家教是什麼樣的?據悉,朱德家的傳家之言是非常樸實的八個字———“立德樹人,勤儉持家”。雖然生活在中南海,可朱家的後代和人民羣衆的生活並無兩樣。

朱和平在節目中披露,爺爺僅有兩身較爲好的外衣,但也只是參加重要國事活動或外出時才穿。他一回到家裏,便會換上舊衣服。而後者早已洗得發白,並且領口和袖口都打了補丁。

甚至當朱德去世時,家人竟然找不到什麼新衣服,以至於他外面穿着那件參加外事活動時所用的中山裝,內裏都是打着補丁的衣服,離開了人間。

這背後是朱總司令爲了減輕國家負擔,三次主動降薪:1957年降爲579.5元,1959年降到460元,1960年以後降到404.8元。

在節目現場,朱和平還把朱家的賬本帶到了錄製現場。原來,一向勤儉節約的朱德,對錢的用處非常看重,爲此還建立了賬本,把整個家庭的一分一毛記得清清楚楚,買肥皂、買煤、買鞋油等等,事無鉅細。

而個人的那本存摺,在他交完人生最後一筆黨費——兩萬餘元後,一切歸了零。談到此處,不僅現場觀衆紛紛動容,朱和平也禁不住紅了眼圈,用手輕拭眼角的淚水。

朱和平說,雖然爺爺沒有給我們留下什麼物質上的東西,但他給我們留下了一筆精神遺產。

批家族式腐敗:害了全家人

出生於1952年10月的朱和平近年來一直關注家風、傳統建設。2016年6月底,他還曾登上央視的另一檔節目《開講啦》,講述朱德留下的家風、家訓和家規。

2017年年初,朱和平在接受看法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家風和家教在中國的意義特別重要,不僅僅是對孩子有教育意義,對成年人仍然有啓迪和思考。他還以目前查處的家族式腐敗官員爲例,強調了家風的重要性。

特別是十八大以後,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家族性腐敗的人,說明一個家長出問題,影響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家人,不僅害了社會,還害了全家。

(朱和平)

家風除了社會功能、思想和文化功能,還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具有傳承性。比如朱家的家風“立德樹人、勤儉持家”,其中勤儉持家是祖祖代代傳承下來的。祖上是農民,雖然現在朱家後代不是農民了,但勤儉持家還是需要有一種新的方式往下傳。

“我們國家富裕了以後,還要不要保持我們中國人民勤勞節儉這個優秀的傳統?我認爲還是需要的。”

中紀委開設專欄講家風

朱和平對於良好家風的推崇,也得到了中紀委的肯定。早在2015年5月,中紀委網站就推出“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專欄,並稱“家規”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2016年6月,中紀委曾發文稱,家風決定家業成敗,也進一步影響黨風政風。從十八大以來查處的一大批“老虎”、“蒼蠅”的違紀違法事實來看,個人道德敗壞、家庭怙貪助貪的案件佔比不小。

究其原因,除了自身理想信念的失守外,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家規不正、家風渙散,既不能嚴以修身,更不能嚴以治家,從而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主持人敬一丹)

其還曾梳理“從政道路上的九大陷阱”,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通過向領導幹部身邊人、近親屬或情人迂迴行賄”。文章疾呼:別被老闆“朋友”用轎子抬着送上法庭……

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2017年3月起,中紀委網站公開徵文並開設專欄——“我的家風家教故事”。

此外,多位革命先輩的好家風也得到弘揚。例如周恩來曾定下“十條家規”,不許請客送禮;陳雲夫人堅持騎自行車上下班,從不搭乘陳雲的汽車;羅榮桓在彌留之際囑咐愛人,“我死以後,分給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不要特殊”……

不允許親屬“沾光”,是老一輩革命家的硬家規、好家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