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年前,有一个放牛娃改变了中国后来的走向,并创立了自己的集团——大明王朝!

这个放牛娃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从蒙古统治者的手中夺得了天下,并开启了新的中国纪元。

1360年,朱元璋32岁,这一年,朱元璋喜得自己的第四个孩子,并为他取名朱棣。

此时,中国大地上战乱和天灾每天都在不断地夺去一个又一个的生命。

战争是残酷的,失败就意味着死亡。

陈友谅、张士诚作为朱元璋成功路上的两个势力庞大的敌人,终是没能成为最后的那个胜者。

朱元璋最后于千万人的高呼声中称帝建国,而其子朱棣此时心里也埋下了一颗名为野心的种子。

皇太子朱标病逝之后,其子朱允炆继为皇太孙,为了削弱朱棣的势力,朱允炆密谋部下准备对朱棣下手。

姜还是老的辣,朱棣作为朱允炆的叔叔,毕竟大风大浪里过来人,朱允炆的这些举动在朱棣这里似乎并没有什么成效。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成为新的皇帝,但是,没过多久,皇位就易主为自己的亲叔叔朱棣了。

朱棣在发现朱允炆对自己的阴谋之后,先发制人,迅速起兵进行了有效的自卫,并反击以图未来大计。

最后,朱允炆不知所踪,历史上后来也没有出现过他的记载,朱棣称王,是为明朝第三任皇帝。

朱棣称帝之后,开始着手迁都一事,并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朱元璋在位期间,曾想着编纂一本百科全书,但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成为现实。

朱棣皇权在握之后,延续了朱元璋的这一想法,并让当时的官方顶尖学术人员将这一想法付诸行动。

此次编纂百科全书动用了朝野上下2000多人,查阅了当时文渊阁的所有藏书,耗时5年,最后完成了这部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百科巨著——《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全书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

全书3.7亿字,字体工整美观,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部上好的书法作品也不为过,因为这3.7亿字全部是人工抄写而成的。

书成之后,朱棣非常喜欢,并亲自为之题序。

《永乐大典》的正本历史上只有一本,就是朱棣在位年间成书的那本。

后来,嘉靖皇帝对该书甚为心喜,命人又翻抄了一个副本,而《永乐大典》正本最后不知所踪。

有人说是嘉靖帝将其带进了自己的坟墓,以求其能长长久久的触手可得,可见《永乐大典》的珍贵和魅力。

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永乐大典》,也只是嘉靖帝在位期间翻抄的副本,而且许多都已经被损毁,永远的消失在了历史当中。

《永乐大典》是比《四库全书》更早的存在,当中记载的许多知识在《四库全书》编纂之时,已经彻底的消失了,所以其意义所在不言而喻。

任何巨著的消失破坏都是人类文明不可逆的巨大损失,在保护这些记载了宝贵的历史文明的载体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得以继续流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