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里:爱面子的明哲一直隐瞒自己的失业的事情,跟明玉一起吃饭时,谎言被意外拆穿,他恼羞成怒,愤而离席。

明玉问大嫂,为什么不回国发展。大嫂说,好不容易在美国拿到了绿卡,老家人都觉得你在这边混得很好。结果你灰溜溜地回去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看笑话。

这番话不知道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尴尬?在外面混很不容易,深知自己不是本土人,内心也有一种漂泊之感,想回老家却回不去。

面对这样的窘境,宋代的一位歌妓给出了正解:此心安处是吾乡。

仅这一句,让人看到这位女子的乐观豁达。苏轼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赞美她。

1.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公元1079年,有小人弹劾苏轼,说他用暗语讽刺朝廷。在审问时,苏轼赠给好友的一百多首诗词被拿来呈阅,作为证据。结果,不仅苏轼被贬,与他交往过密的朋友有二十多人被连累。其中官位最高的是司马光,被处罚得最重的是王定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诗台案”。

王定国很有才华,不仅诗写得好,在书法和绘画上也颇有造诣。他被贬之后,家里的仆人和歌妓纷纷离开,只有一位名叫柔奴的歌妓愿意陪伴他,前往艰苦偏僻的岭南宾州。

柔奴也唤寓娘,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歌声更是甜美动人。王定国被贬的三年,她一直用歌声为这个失意的男人送去温柔的慰藉。

不仅如此,柔奴还拥有高明的医术。在岭南期间,她很同情那里的贫苦百姓,免费为他们治病,还常常亲自上山采草药。当地人都把她称为“神医”。

公元1083年,王定国带着柔奴回归了。苏轼怀着内疚赶紧来看望好友,他惊奇地发现,王定国精神焕发、神采奕奕,比被贬之前还显年轻,柔奴的气色也更加红润。

柔奴侍酒时,苏轼就问:“岭南那样的苦地方,一定很难适应吧?”不料,柔奴笑着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没想到,如此柔弱的女子竟能云淡风轻地说出这样豁达的话,当即对柔奴表达赞赏尊敬之情,挥笔就作了一首词相赠: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岭南偏僻艰苦的地方,一个柔弱的女子把自己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照顾慰藉心爱的男人,医治当地的百姓,把失意的日子过得踏实安然,又哪里有心思感慨漂泊之苦呢?

2. 柔奴给我们的启示:心有所爱,即使流浪,也处处是家乡

如今的人们面临的诱惑实在太多,婚姻也给不了女人想要的安全感。于是就有一段话流行开来:“车里有油,卡里有钱,手机有电。这就是女人最大的安全感!”

说到底,这只是物质带来的一种踏实,内心对安全感的渴求却不能完全得到满足。

有个朋友她本身收入很高,但还是每个月都会让男人上交工资,怕男人在外面找别的女人。有时候还会趁男人睡着了,偷偷查他的信息,查他的各种消费记录。如果哪次男人发现了,两人必定大吵一架,但下一次女人还是那么做。

钱,并没有给朋友带来安全感。爱,才是女人最大的安全感。

你爱的那个人就在身边,而且他也爱着你,这样的两个人即使四处流浪,也不会觉得漂泊很苦。就像柔奴和王定国,就像三毛和荷西。

但爱情始终有着不确定性,毕竟这是两个人的事情。但你的爱可以更宽泛,比如钟爱的事业,比如最喜欢做的某件事。

心灵上有寄托,走到哪里都不会觉得是在漂泊。

3. 柔奴给我们的启示:豁达乐观,随遇而安,活在当下

在外漂泊的人,当你疲惫不堪地站在人车水马龙的街头,也许会生出一种颓败之感:我不属于这个城市!当你想要退缩的时候,你会发现老家也是需要重新适应的。

其实,不是你不属于这个城市,而是你总是提醒自己是个外乡人。当你把自己融入到当下的生活中,积极地与周围的人和事建立和谐的关系,会不会就不一样了呢?

就像柔奴,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岭南的生活,为当地的百姓治病,上山采草药。而她得到的是百姓给予的亲人般的温暖。这感觉与家乡又有何异呢?

如果真的想回自己的家乡,就像开头的苏明哲夫妇,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就不必在意,就看你敢不敢抛弃一切,重新开始。

说到底,人之所以心不安,无非总有得不到,总有舍不得,少一点患得患失,多专心活在当下,随缘自在,心自安然。

钱钟书也曾说: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心中无挂碍,人乃有所安。

怎么才能没有挂碍?无非豁达一点,想开一点。

有位同事曾经告诉我,她失恋的那段日子真的很难熬,特别害怕回家。一个人的出租屋里到处都是寂寞痛苦的味道。

后来,有一天,她突然想开了:她只能保证自己爱谁,却无法强求她爱的那个人,也一样爱着她。

然后,她好好为自己做了一顿饭,播放了一段音乐,当她吃完的时候,感觉心满意足。这种满足不是饭和音乐的功劳,而是不强求、能放下的心态。

种树时,认认真真;结果时,随缘尽兴。

凡事乐观豁达,世界皆可是家。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