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已經東流至四川的黃河,因對 阿尼瑪卿山 的“依依不捨”,決然來了個180度的大拐彎,又繞阿尼瑪卿山北坡向西流,越甘肅再入青海,在同德縣境內左顧右盼,纏纏綿綿200多公里後,才漸漸北上離去,留下鬼斧神工的丹霞地貌、廣闊無垠的草原風光、風景秀美的天然林區和歷史悠久的宗日文化遺址(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晚期馬家窯文化在青海境內黃河上游分佈的最遠點)。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這個同德縣旅遊扶貧的典範,如今已成爲抖音、快手上傳播的網紅打卡地,吸引周邊年輕人紛至沓來,巴溝鄉團結和班多2個村近700人也因此受益。

#第二屆“訪大美青海,講海南故事,看藏區發展”全國廣播融媒體特別採訪活動#

“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

幾十幾道灣上,幾十幾隻船哎?

幾十幾隻船上,幾十幾根竿哎?

幾十幾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來搬?

……”

昨天(21日)下午,“熱情好客”的環青海湖自行車賽吉祥物“靈靈”,“帶着”我們走進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的同德縣,看看九曲黃河對這裏的纏綿與留戀。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然而,已經東流至四川的黃河,因對 阿尼瑪卿山 的“依依不捨”,決然來了個180度的大拐彎,又繞阿尼瑪卿山北坡向西流,越甘肅再入青海,在同德縣境內左顧右盼,纏纏綿綿200多公里後,才漸漸北上離去,留下鬼斧神工的丹霞地貌、廣闊無垠的草原風光、風景秀美的天然林區和歷史悠久的宗日文化遺址(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晚期馬家窯文化在青海境內黃河上游分佈的最遠點)……

藏區的河流都是有生命的,今天,黃河兩岸依然是這裏的人們繁衍生息的錦繡家園。

同德縣巴溝鄉班多村民族風情園就坐落在“九曲黃河第二灣”。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這個同德縣旅遊扶貧的典範,如今已成爲抖音、快手上傳播的網紅打卡地,吸引周邊年輕人紛至沓來,巴溝鄉團結和班多2個村近700人也因此受益……

近年來,同德縣更是跑出了發展的加速度:去年,成功舉辦了“宗日杯”全國徒步賽;今年6月,又舉辦了“宗日杯”越野跑挑戰賽。巴溝鄉黨委書記索南多傑自豪地說:“三天時間裏,60戶民宿接待了2000多人,增收20萬元左右。”一條全民齊參與的體育扶貧新畫卷,已在這裏漸漸展開。

如果你第一次來青海,青海湖、日月山、茶卡鹽湖必然是首選打卡地。如果你怕人多路堵,只想靜靜,又愛小衆尋幽,那就來同德吧,因爲這裏不跑尋常路!

最後,忍不住再囉嗦一句:一定要體驗一下縣城廣場上的鍋莊舞!穿越5000多年的時空,那“國寶之冠”——舞蹈紋彩陶盆 上躍動的節奏,今天依然舞動如昔,妙不可言。

“靈靈”,一起跳起來!

(江西綜合新聞廣播 鄭傑 報道;本文部分圖片由陳毓東、張燕、才項加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