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摧毀美德,首先在於它無情嘲諷了勤儉節約,鼓勵無節制的負債。

想要發展經濟,就要節制消費,使財富變爲資本品,才能用於再生產,創造更多財富——世界上所有的經濟發展,都是這番道理。因此,無論哪種文明,傳統的美德都是鼓勵節儉,鄙夷無節制的消費。

通貨膨脹時代,這種美德受到挑戰。勤儉節約,積蓄財富,那又怎樣?法幣的稀釋,將無情洗劫他的財富積累。

我們經常看到新聞,一個老人拿出幾十年前的存摺,裏面幾百塊錢。放在三十年前,這筆錢絕對算得上鉅款,可以供養一家子人生活。現在呢?只怕喫一頓餐也不夠。很多人恥笑老人“傻”,可是他不偷不搶,做錯什麼呢?他的財富到哪去了?老人是通脹的受害者。應該譴責的是通脹製造者。

通貨膨脹時代,不事生產性活動,只靠借債週轉,往往就能發大財。法定利率那麼低,只要借到錢,借期拖得很長,通脹就會幫他把債務壓力減輕。欠債越多,通脹還得越多,這是變相在賺錢。房地產投資者歐成效爲此總結:通脹時代,不要害怕負債,債務包乃是優良資產。

通貨膨脹之下,從事生產經營的企業,他們辛苦賺錢,利潤微薄,高槓杆高負債的企業,大搞金融活動,往往活得滋潤。沒有投資理財知識的老人,他們一般信奉勤儉節約,財務獨立的觀念。通脹狠狠教訓了他們,存款縮水讓他們慌張失措。爲此,他們經常成爲騙子覬覦的對象。

物價緩緩上漲,商家受迫於成本上漲,經常上調產品售價。賺漲價的錢可比降價促銷難受得多——上調售價意味着客戶流失,還要承受客戶怨氣。一些商家採取“變相漲價”形式應對。減少份量,歧視顧客,這些都是常見做法。

通脹對財富的侵蝕是無形的,對道德的腐化是慢性的。恰恰因爲這種特點,溫和通脹的禍害總被忽略。現代社會,科技昌明,物質繁盛,人們卻壓力巨大。焦慮、不安和痛苦的情緒,籠罩普通人的生活。多少人情冷漠,都是緣於安全感缺失。這些危害很難量化,卻實在不宜低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