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陳寶生分析認爲,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一些地方對學前教育事業公益普惠屬性定位認識不到位,政府的主導責任落實不到位,在學前教育規劃、建設、投入、師資、監管等環節不同程度存在缺位現象。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姝)目前,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爲73.1%,距離2020年普惠目標還差近7個百分點。

原標題: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目前全國幼兒園專任教師尚缺52萬人

目前,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爲73.1%,距離2020年普惠目標還差近7個百分點。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姝)目前,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爲73.1%,距離2020年普惠目標還差近7個百分點;全國幼兒園專任教師總數爲258萬人,按每班“兩教一保”標準測算,尚缺52萬人。

今天,受國務院委託,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作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情況的報告時,談到了當前學前教育存在的上述問題。

陳寶生表示,近年來,學前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學前教育規模快速擴大,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幼兒園26.7萬所,在園幼兒4656萬人,教職工453萬人,與2010年相比,幼兒園數量增加了7.3%,在園規模增加了56.4%,教職工數量增加了145%;普及水平穩步提升,2018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爲81.7%,比2010年提高25.1個百分點,年均增長超過3個百分點,有效緩解了“入園難”問題;普惠程度不斷提高,2018年,全國共有公辦園(含企事業單位辦園、軍隊辦園、街道辦園和村集體辦園)10萬所,佔37.8%,公辦園在園幼兒2016.6萬人,佔43.3%。

不過,當前學前教育仍面臨一些突出問題。“由於多種原因,目前學前教育仍是我國教育體系的薄弱環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學前教育領域表現還比較突出,‘入園難’和‘入園貴’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與人民羣衆的期待還有一定差距”,陳寶生說。

例如普惠性資源短缺,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爲73.1%,距離2020年普惠目標還差近7個百分點。農村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資源不足,全國還有4000個左右的鄉鎮沒有公辦中心幼兒園,個別地方的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還在50%以下。

同時,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全國幼兒園專任教師總數爲258萬人,按每班“兩教一保”標準測算,尚缺52萬人。公辦園專任教師在編比例偏低,截至2018年底,全國公辦幼兒園專任教師總數爲97.2萬,事業編制總量55.6萬名,實有在編人數44.8萬人。一些地方公辦幼兒園編制覈定不夠及時,還有一些地方一邊空編一邊使用編外教師,教師隊伍不穩定。

還有不少地方反映,目前公辦園保教費收費標準偏低,長期不能調整,有的省會城市一級園收費每生每月僅130元,加之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普遍偏低,公辦園運轉存在困難。此外,不少地方對非營利性民辦園收費監管不足,對非營利民辦園收費也實行市場調節,自主定價,收費標準不斷提高,家長負擔過重。

陳寶生分析認爲,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一些地方對學前教育事業公益普惠屬性定位認識不到位,政府的主導責任落實不到位,在學前教育規劃、建設、投入、師資、監管等環節不同程度存在缺位現象;學前教育底子薄、欠賬多,很多深層次問題解決起來難度很大;單獨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先後落地,城鎮化加速推進,新增入園剛需持續快速增長,對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提出新要求、帶來新挑戰。

陳寶生提出,下一步將推動各地建立公辦園收費動態調整機制,按照合理的分擔比例收費,解決公辦園運轉困難的問題。同時加強民辦園收費監管,“在民辦園就讀的孩子約佔57%,民辦園收費是否規範合理,直接關係到學前教育的公益普惠水平和人民羣衆的獲得感。推動各地在科學覈定辦園成本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普惠性民辦園的收費指導價,規範非營利性幼兒園的收費,加強監管,抑制過高收費”。

新京報記者 王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