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連作造成設施草莓土傳病害發生嚴重,草莓產量和品質下降,嚴重影響草莓經濟效益。研究表明,連作4年以上的大棚草莓中平均株發病率爲10%~15%,嚴重田塊株發病率達55%以上。採用夏季太陽能高溫悶棚處理,能較好的解決設施草莓連作病害難題,且安全環保,符合綠色食品生產要求。

草莓連作棚夏季高溫悶棚處理要重視四項技術措施

近期,從江蘇省內有關草莓基地調查來看,發現有相當一部分農戶,草莓連作棚高溫悶棚處理應用技術不到位的問題,如果不引起重視加以補救,會影響高溫消毒處理效果,對草莓生產構成威脅。目前正值高溫季節,必須重視草莓高溫悶棚處理四項技術措施。

1、檢查修補有破損農膜。草莓夏季太陽能高溫悶棚處理是在草莓休閒期間,利用太陽能農膜覆蓋封閉創造棚內高溫條件,持續一定時間後,殺滅土壤中的病原菌、根線蟲等有害生物。晴天時,20~30釐米的土層能較長時間保持在45~60℃,地表可達到70℃以上的溫度。由於破損的農膜會使棚內熱量大量散發出去,往往地溫難以上升,達不到理想的高溫處理效果。因此注意檢查地面覆蓋薄膜接縫處要用土壓實,蓋膜處理時應經常檢査,防止邊角漏氣,遇到畦面薄膜破損,應及時蓋土,棚架上的農膜有破損的要修補好,防止漏氣,以提高增溫效果。最好採用二層膜覆蓋,可大大提高太陽能熱處理效果。

草莓連作棚夏季高溫悶棚處理要重視四項技術措施

草莓連作棚夏季高溫悶棚處理要重視四項技術措施

2、及時補充土壤水分。棚內土壤乾旱,會影響土壤熱量傳導,特別是10釐米以下的較深層耕層土壤,溫度難以上升。需要維持土壤在潮溼狀態下,增強熱量向土下傳導能力,也可使高熱易傳播到土壤的各個角落,才能取得較好的高溫處理效果。對增施未腐熟有機肥的棚內,在水分含量較高的條件下才能加快有機質分解,且能產生自釀熱量大,增加土壤深層溫度,從而達到消毒的目的。如施用石灰氮在高溫有水條件下分解氰氨化物可燻蒸殺菌殺蟲,分解後即生成緩效氮肥和鈣肥,有效補充後期草莓生產需肥 。因此發現土壤乾旱時,要注意及時適當補充土壤水分。

草莓連作棚夏季高溫悶棚處理要重視四項技術措施

3、防止過早過遲揭膜。太陽能高溫悶棚處理持續時間一般要求20~30個晴天, 才能達到消滅枯(黃)萎病、根結線蟲、地老虎、紅蜘蛛等,且能殺死雜草種子等作用。過早揭膜,往往達不到理想的高溫處理的效果;過遲揭膜,會延誤農事,且地溫散熱較慢,易地溫過高,影響定植成活。一般在8月中旬左右即可揭膜,在揭膜後約10天以上可定植。揭膜後,旋耕機旋耕,施用或補充事先準備好的充分腐肥的有機肥、綠隴微生物菌劑和適量複合肥等,整畦起壟,保持土壤一定溼度,等待定植草莓。

草莓連作棚夏季高溫悶棚處理要重視四項技術措施

4、防止帶病土、肥等進棚。太陽能高溫悶棚處理後,如棚周需開溝等,因土會帶有病菌等,要堆放在棚外,不能再進棚。外來土進棚,要求在高溫悶棚處理前,且土塊破除碎後撒開在棚內;如在高溫悶棚期間棚外土進棚的,要適當延長高溫處理時間。揭膜後不得使用不腐熟的有機肥等,因會帶有病菌蟲卵,必須事先充分腐熟再施入。此外,草莓苗定植前要藥劑處理,不用有病苗定植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