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治世”出現過很多次,從西周早期的成康之治,到後來的文景之治、明朝的仁宣之治,甚至在動盪的南北朝時期南朝還出現了元嘉之治,只要社會沒有大的動亂和天災歷,史學家就會稱爲“XX治世”。但是“盛世”在歷史上就很少見,目前大家都沒有爭議的就是漢唐盛世。

漢唐盛世

唐朝自不必說,這個時期的李世民被稱爲天可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達到頂點,至今全世界各地的華人聚集地還被稱爲唐人街。漢朝是歷史上唯一可以媲美唐朝的盛世,“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氣震古爍今,並且到現在漢民族還自稱是漢人,也可以看出來漢朝給我們的民族留下的歷史記憶。能達到盛世很難,不光要求國內政治清明,還要有震懾周圍國家的強悍實力,這就需要強大的經濟、軍事和文化爲基礎。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漢朝爲了國力強盛而採取的“宏觀經濟調控”——“貴粟”。

1. 漢朝初年的經濟政策的失敗

漢朝剛建立之時,社會安定,開放關梁,爲商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此富商大賈周流天下。而到漢文帝時更是允許民間自行鑄錢,對商人的限制進一步放寬。社會上很快崛起一大批工商、豪民、鹽鐵錢主,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殖貨列傳》就記載了其中典型的鹽鐵商人,並將他們稱之爲“素封”,他們和王侯將相一樣錦衣玉食。這些商人囤積居奇,發放高利貸,甚至充當領導商品經濟發展趨向的角色。

實際上從漢朝初年開始漢高祖劉邦就採取了一系列重農抑商的措施來發展農業,這其中比較主要的有:

( 1 ) “ 兵皆罷歸家 ”,“ 以功勞行田宅 ”,這是令士兵解甲歸田。

( 2 ) 號令在戰亂中流亡山澤沒有附籍的, 一概要求他們附籍 ,並且 “ 復故爵田宅 。 ”

( 3 ) 以飢餓自賣爲奴婢的 ,一律免爲庶人 。

( 4 ) 抑制商業發展,不許商人衣絲、操兵器 ,乘車騎馬 ,不許子孫做官,加倍徵收他們的算賦 。

( 5 ) 減輕田租,十五稅一 。

重農抑商

雖然有這麼多的措施但是收效不大,雖然增加了農業人口,對商人在政治上的權利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是並沒有從根本的經濟制度上讓種地的農民獲得更大的利益,人的本性總是趨利避害的,人們看到的是農民的悲慘生活和商人錦衣玉食,自然就會放棄務農,缺乏利益的引導是漢朝三十多年重農抑商政策沒有成功的原因之一。

2. 從賈誼的“積粟”到晁錯的“貴粟”

賈誼和晁錯是漢朝初年兩個頗爲類似的悲劇性人物。兩個人都非常有才華,並且都是英年早逝,賈誼死的時候僅有32歲,而晁錯被腰斬的時候也不到五十歲。兩個人都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理論家,對於漢朝乃至後世的政治制度有深刻的影響。

漢朝初年的糧食儲備是非常有限的,賈誼和晁錯都非常清醒地認識到這一現象,並且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賈誼主要提出了糧食儲備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早年上書漢文帝,在《論積貯疏》中賈誼論述了糧食儲備對於國家和家庭的重要性: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爲而不成? 以收則取,以字則固,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

賈誼

當時賈誼就認識到國家的糧食儲備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並且他還引用了先秦“倉廩實而知禮節”的觀點,並且認爲儲備糧食是良好社會風氣的基礎。賈誼如何增加糧食儲備上的論述不是很“落地”,只是強調了國家應該重視糧食生產,但是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法。晁錯的“貴粟”理論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並且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晁錯在《論貴粟疏》中提出實邊、減租、貴粟等建議,爲文、景兩帝所採納。

“欲民務農, 在於貴粟。貴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爲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將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農民有錢,粟有所渫。”

晁錯《論貴粟疏》

所謂貴粟就是國家通過宏觀調控的方式來抬高糧食的價格,讓農民願意種糧食,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加糧食的產量。並且通過糧食作爲賞罰的標準,繳納的糧食多就可以封爵,如果犯了罪也可以通過繳納糧食的方法來免罪,這樣富商爲了封爵就會從農民手中大量的購入糧食,這樣一來就可達到“ 富人有爵,農民有錢,粟有所渫”的局面。

3. “貴粟”成功的原因

晁錯的“貴粟”理論在漢文帝、漢景帝時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文景之治的積累才讓漢武帝有了和匈奴作戰的本錢。

晁錯創建的“貴粟”理論雖然提出了重農的觀點,但是實質上並沒有對商人造成損害,這是和後世重農抑商政策最大的不同。“入粟拜爵除罪”的實質就是引導資本流動,我們都知道沒有資本流動的市場是一潭死水,通過這項政策可以讓商人的資本和農民的糧食進行互動。

漢唐盛世

晁錯的經濟政策解除了對商人的歧視,讓商人也有了“拜爵”的機會。商人就會利用自己的閒散資金來“買糧輸邊、入粟縣郡”。這其實就是將自己積累的資金再次投放到市場中,使之流動,產生新的生產力,可以理解爲資本投入到再生產的過程。而糧食的價格提高,農民獲得了更多的收益,就可以利用這部分收益擴大生產,提高了農民種糧食的積極性。而這其中政府是最大的受益者,商人抵罪也好,拜爵也好,將糧食交給國家,國家沒有花費一分錢。對於國家來說,用虛擬的爵位換取了國家倉廩的充實,可以說是無本萬利。爵位的稱號又不用成本,所以就不會有通貨膨脹的風險。

晁錯的“貴粟”的做法盤活了當時的經濟,用經濟的手段而不是行政或者教育的手段來解決問題。這個比皇帝親自下田耕地、寫勸農的政令都來得實在,看來不管在什麼時候順應人性的制度纔是最有效制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