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来跟随黄磊、跟随他塑造的“方圆”,一同道尽孩子教育的甘苦。于是方一凡在和童文洁的无数次交锋当中,方圆在其中起到的角色,从来也没有充当过秉公执法的“法官”,而是一个和稀泥的和事佬,他一味地在缝隙里面润滑,哪怕是孩子“撒谎”这样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也是回避甚至包庇。

以高考家庭的故事为主线,彰示家庭关系和亲子教育等问题的《小欢喜》正在热播。

目前剧集堪堪过半,豆瓣已收获8.3的高分。与之对应的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00亿,并且在59城的收视率连续8天冠军。

取得这么优质的口碑,除了黄磊、海清和陶虹等资深演员,合力把画面描绘地多彩斑斓。还有最重要的,是这一份真实,引起了瑟瑟的共鸣。取得的成绩,要归功幕后主创,尤其是编剧的高超。

查阅到总编剧,意想不到是“黄磊”这个名字,真没想到片中做主演黄磊,编剧起来也一点不含糊。

看似一时兴起,“演而优则编”的黄磊,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将多年以来对孩子教育的思考和感悟,这些个私货打包,塑造最出彩的“方圆”一角,亲自设定、亲自演绎,才成就了一部呱呱叫的好剧。

就来跟随黄磊、跟随他塑造的“方圆”,一同道尽孩子教育的甘苦。事业的好坏,影响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孩子

方圆和黄磊,都和“事业危机”不期而遇。印证了“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的道理。

方圆学霸出身,法律部门的骨干,45岁却被公司无情裁员,无奈再次求职谋生,悲哀发现现实中的世道如此艰难。

“躲进了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社会法则如此残酷,被裁前的方圆却浑然不觉。平稳安逸的表象麻痹了他,天真认为佛系厮混着,可以颐享天年。

他对自己的职业,完全没有规划;从业的技能树,完全没有点亮。所以在他求职时,连平日关系甚铁的“师弟”都拒绝招他入职,理由很简单:一个政法大学的高材生,蹉跎几十年,居然连司法考试都没参加过。

“等到你考试通过,当上律师,可能也该退休了”。

古人都说:“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在快节奏的当下,优胜劣汰更是就在分秒。

方圆一直以来,得过且过的状态,无形给他贴上了“loser”的标签,幡然醒悟时,发现不仅害了自己,连同对儿子方一凡的影响,同样负面深远。

无论母亲童文洁如何苦口婆心,规劝方一凡以学业为重,可他就是不为所动。因为他看见了父亲作为曾经的“学霸”,厮混得也并不如意。所以学业的重要,对他来说并没有那么的感同身受。

方一凡和父亲一样的兴趣广泛,可以说除了学习以外,摄影、漫画、电游和舞蹈,无一不兴致盎然,但他只是懵懂地喜欢,并没有转化成为之奋斗的目标,同样没有规划和开发。直到发现艺考也可以上大学,才慌忙去抓住这根救命的稻草。

这就是为什么方一凡作为一株好苗,没有培育茁壮的重要原因所在。

而现实中的黄磊,恰恰针对这些问题,写就了答案。

早年少年得志,成为了一代人的“国民偶像”,而立之年醉心于电影学院任教,作品开始愈发稀少、圈内也鲜有露面,渐渐被人们遗忘。

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教育事业虽然平顺,但是意识已经到了瓶颈,他在思考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和前景。黄磊便给自己规划,在不惑之年尝试重新投入演艺事业中去。开始时,反响平平并没有非让他退缩,他一直在前进中不断地学习和适应,努力调整方向和策略,以跟上如今的潮流。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以《爸爸去哪儿》综艺为突破口重新蹿红,之后又强化了“好丈夫”、“会做菜”的属性包,不仅是综艺,连同影视的老本行也带动起来,在演艺圈重新奠定了自己的咖位。

这一番砥砺,给了女儿黄多多十足的正面导向。

黄多多通过父亲的成功领悟到,学习和技能是改变命运的真谛,所以她对待学业虔诚认真,毫不意外的出类拔萃,尤其是英语,可以翻译著作,并无障碍的和英语国家人士沟通交流。

对她来说,兴趣也不简单是一种爱好,早早成为了她的技能包。她的钢琴水平在国际大赛上都经受住了考验,拿下了五个项目的一等奖。

父亲是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格局和高度,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翱翔的边际。

像黄多多这样的孩子,就是在父亲的身教示范下,产生了良好的内核驱动。

她的边际,将具有让人咂舌的上限。孩子成长需要幸福婚姻,更需要“原则”

方圆爱童文洁,黄磊爱孙莉,都深入了骨髓里。他们都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

很多人都说,幸福的婚姻才是孩子优秀的基石,可为什么黄多多优秀、方一凡却泯然众人。这就要从两者的婚姻经营的差异说起。

童文洁为了孩子的升学,想租学区房来住,方圆对此想法还是比较迟疑,一是搬家实在麻烦;二来1万多元的房租实在太过高昂。可童文洁只是稍稍给了一点颜色,方圆立即丢盔弃甲,乖乖的按老婆指示就范。

方圆对待童文洁,是一味的追求“好”,他将“有所为”抗在了肩膀,事无巨细听从老婆的安排和指示,行令禁止绝不含糊。

哪怕明知道有些事情,妻子的抉择和处理并不一定正确,可是只要妻子给他一点点颜色,他泛滥的“同理心”就会逼迫着自己,去站在童文洁的立场考虑问题,从而自我催眠般的接受。

可是作为男人,可以这样爱妻子,但绝不能这样爱孩子。

他对待方一凡,表达爱意的方式几乎与对待妻子一致,恨不得摘星星摘月亮给这个“爱情的结晶”,方一凡虽然从小到大被母亲严格管教,但是父亲的纵容,给了他无法无天的本钱,在潜意识里,他知道无论自己闯了什么祸事,都有父亲的兜底。

于是方一凡在和童文洁的无数次交锋当中,方圆在其中起到的角色,从来也没有充当过秉公执法的“法官”,而是一个和稀泥的和事佬,他一味地在缝隙里面润滑,哪怕是孩子“撒谎”这样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也是回避甚至包庇。

可以说方一凡年纪小小,却显得市侩的“贫嘴、滑头”,就是来自于父亲毫无原则性的宠溺。

他不忍心儿子受到伤害,可是他不知的是,伤害将如影随形,袭击孩子的未来。

相比之下,黄磊婚姻对孩子的影响,就显得耐人寻味。

黄磊对待孙莉和黄多多,同样“好”到了一个丈夫和父亲的极致,但是,在“好”以外,他更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

黄磊在北影任教期间,常常带着学生们编排舞台剧,忙得不着家。对此孙莉还是颇有微词,两个人也有过小小的争执,黄磊的做法,是先低头认错,再和媳妇细细分析原则和道理,慢慢的孙莉也解开了心结,全力支持起他的教育事业。

“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家里多了黄多多这个小天使后,黄磊也没有被父爱泛滥头脑。

他虽然对女儿也是爱意满满,同意黄多多突发奇想,把头发渲染地五彩斑斓。哪怕微博里传开这件事以后,立即骂声一片,说他对孩子放纵,毁了黄多多这个乖巧小姑娘,他也不改颜色。

可不为人所周知的是,黄磊对黄多多,父爱并不是毫无底线。有记者问“孩子犯什么错误不能容忍?”,他回答“说假话。”在这一点上,孙莉都不敢违背他的教育原则,这一条孩子必须恪守的“诚实”红线。

德国教育法中有一个原则:“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担当职责。”

他明白,守住了这样的底线,孩子才会进而知道“有所为,更有所不为”的道理,才不会在家庭充沛的爱意里堕落。

得以踏实追求自己的目标,不会迷失掉自己的本心。男孩和女孩,性教育都不可少

说了那么多方圆的不好,这个父亲难道就完全没有可取之处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在《小欢喜》的31集,他就生动上了一堂教育课,说出了总编剧黄磊最想说的话。

这一堂课,叫做“性教育课”。

孩子步入青春期,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担心孩子的早恋问题。方圆作为父亲自然也不会例外,这一次他没有回避,而是静心与方一凡坐在一块,开展了一次家庭性教育。

中国的家长天生含蓄,面对这个问题都是有些难以启齿的,但是方圆还是挑起了话题,逐字逐字地小心翼翼斟酌。

“儿子,你知不知道,你是怎么跑到妈妈肚子里的?”

没有想到方一凡居然对答如流,把生物课学到的知识显摆到了台面。连久经人事的方圆都不禁老脸发烧,赶紧喊停。

此情此景,看来前面的铺垫是可以省略了,于是方圆继续谆谆善诱:

“假如你以后有了女朋友,你知道该如何保护他吗?”

这下方一凡傻眼了,不知道如何作答。方圆见这个跳脱的儿子被将军,恢复了一点自信:

“假如有一天你有了一个女朋友,一定要注意两点。”

“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人家,要征求人家的同意。”

“第二,如果真的有性行为,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

家庭性教育在孩子16岁进入青春期后,就可以进行。方一凡在剧中的年纪,已经到了18岁,在这个青春荷尔蒙躁动的年纪,这样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既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理知识,又让他们懂得保护自己和他人。

方圆的一番教育,也正是黄磊的一片苦心。

黄多多就曾经问过黄磊类似的问题:

“爸爸,我是怎么来的?”

黄磊没有避讳女儿的问题,将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字斟句酌地讲解给了多多来听。

有记者也曾问过黄磊关于女儿早恋的问题。

黄磊坦诚相告,他不会阻挠多多谈恋爱,到了年龄后,对某个男生产生特殊的感觉是正常的事情。

黄磊的做法,看似与传统格格不入,显得有些离经叛道。可是这一声呐喊,是对中国式父母“讳莫如深”的传统教育观念的醍醐灌顶。

心理学效应墨菲定律,有一条很重要的观点:

“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作为父母最担心的,不正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早恋,或者做出了伤害别人的事件。所以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勇敢地面对和灌输,才是接触担忧的最好方法。

有的时候,对于性的知识,干脆说开了、说白了,反而是舒缓了孩子隐藏深冰下的性紧张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面对学业和生活。

人生很长,时间很短。

我们人生中的事业和婚姻,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时间却转瞬即逝,他们似乎就长大了。回顾过往,才会发现有很多很多,需要重新的考量。

黄磊用自己的经历,还有自己的笔尖,给予了我们启迪。

不如在这其中找到灵感,去经营自己的人生。也用正确的美好,铺就孩子未来的道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