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初年,唐太宗时期有两位宰相并称,房玄龄和杜如晦,房杜二相,善谋善断,共同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而在唐玄宗时期,也有两位宰相并称,分别是姚崇和宋璟,姚崇盛景共同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那姚宋的功绩有哪些呢?

唐玄宗开元初期宰相一正一辅

从唐朝创立到唐睿宗,整个唐朝的宰相制度是多宰相,但是这些宰相性格不同,做事风格不同,人多口杂,这么多的宰相皇帝难以处理,而在李隆基以前,能够驾驭多宰相制度的只有唐太宗和武则天,到了唐中宗和唐睿宗时期多宰相制度使到唐朝政治混乱,因此唐玄宗决定撤除多宰相制度,宰相设一正一副,事实证明在唐玄宗前期,一正一副的宰相结构非常有利于唐朝的中央政府,皇帝也可以垂拱而治。

姚崇拜相提出“十事要说”

而有明确的宰相结构还不够,还要选对人做宰相,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后到新丰县检阅军队,而当时在同州担任刺史的姚崇,奉旨接见唐玄宗,唐玄宗与姚崇打猎,发现姚崇力量过人,决定用姚崇为宰相,但是在拜相之前,姚崇居然向唐玄宗提出10条要求,历史上称之为十事要说,这10件事包括“为政仁义”“不求边功”“中宫不予公事”“减免税收”“停止大规模建造宫殿”“礼待大臣”等等,这也是姚崇三年宰相的政治纲领。

姚崇施政最大的功绩,就是姚崇在开元四年力主灭蝗,在当时封建的社会,认为蝗灾是上天的天谴,作为皇帝不宜捕捉蝗虫,而力主灭蝗受到了许多人反对,包括地方刺史,包括同时间的副宰相卢怀慎,包括汴州刺史倪若水,都以不同的角度反对姚崇灭蝗,唐玄宗也犹犹豫豫,杨重面对道德至上卢怀慎说如果天降灾殃我要从一人承担,而面对犹犹豫豫的唐玄宗表示灭蝗的事,一切都由我姚元之发建议,这样陛下就不用担心受天谴,在姚崇的坚持下,开元四年的蝗灾危害减少到了最低程度,维持了社会安定。

宋璟守正

在姚崇罢相后,接替姚崇当宰相的是宋璟,在唐睿宗时期宋璟因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斗争中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洛阳,李隆基为了丢卒保帅,因此奏请把宋璟贬谪到广州做都督,开元四年唐玄宗想到了宋璟,把宋璟从广州调回中央做宰相,唐玄宗任用宋璟的原因是,宋璟最大的特点就是刑赏无私,敢于犯颜直谏,虽然很多建议都不合唐玄宗的想法,但是唐玄宗为了天下安定都采用了宋璟的意见,这就很像唐太宗的魏征。

宋璟为相四年,不畏权贵,奉公守法,不徇私情,宋璟基本上沿用了姚崇的10条政治纲领,这是治国的大纲不能改变,但宋璟也是由于自己的性格原因,在恶钱事件,得罪了不少权贵,太过刚直,不善于变通,因此被罢相。

姚崇宋璟为相七年多,在这七年被称为开元前期,七年内天下大治,姚崇被称之为救时宰相,但唐玄宗时期开元兴于宰相,也毁于宰相,在唐玄宗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罢相后,为相19年的李林甫,和杨国忠把唐朝政治搞得越发混乱,唐玄宗在后期也失去了这种进取心变得骄傲怠惰,开元前期君明臣贤的局面也不复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