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简称为“互金”)的大爆发,人们获得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发生的消费维权也与日俱增,而且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人参与互联网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消费维权的情况,《金融博览·财富》杂志联合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展开了相关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在2018年P2P爆雷不断后,对于互金产品,人们更看重的是“安全性”“收益性”和“灵活性”,占比分别为79%、53%和38%。在互金消费维权上,“与提供产品的机构协商解决”“向相关协会投诉仲裁”为人们首选的维权方法,占比均为50%。

本次调研借助数字100“调研云”平台,共回收有效样本2870份。男女比例分别为46%和54%。大专以上学历占比为80%。月收入3000元以下占比14%,3000-5000元占比27%,5000-10000元占比为41%,10000元以上占比为18%。年龄分布中,90后占比23%,85后占比31%,80后占比17%,75后占比11%,70后占比8%,其他年龄段占比10%。

互金产品,“安全性”“收益性”和“灵活性”成人们最看重的因素

在参与过的互金产品方面,调查数据显示,75%的受访者表示参与过“余额宝等宝宝类产品”,具有明显优势;66%的受访者表示参与过“支付宝、财付通等支付类产品”,排名第二;48%的受访者表示参与过“花呗、京东白条等借贷产品”;30%的受访者表示参与过“P2P产品”;29%的受访者表示参与过“京东金融等平台的理财产品”。(如图1)

更进一步,通过不同月收入群体的意愿,我们发现,作为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群体,他们更多地参与过“余额宝等宝宝类产品”,占比为83%。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受访者,参与过“支付宝、财付通等支付类产品”与“P2P产品”的比例最高,分别为70%与36%。

在互金产品的资金投入方面,调查数据显示,资金投入在10万元以内,占比为60%;投入10万-30万元,占比为24%;30万-50万元,占比为10%;50万元以上受访者占比仅为6%。从不同年龄人群来看,70后投入的资金主要在10万元以内,占比为74%,而85后的资金投入主要在30万-50万元,比例达到14%。

其实,在2018年P2P频繁爆雷后,目前对于互金产品,人们最看重的因素是什么?调查数据显示,“安全性”是用户最为看重的,占比为79%。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受访者对此项的认可度最高,占比达82%,比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群体的认可度高出12个百分点。然后是“收益性”,占比为53%。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减小,此项的认可度也越高。排在第三位的是“灵活性”,占比为38%。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此项的认可度也越高,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认可度为45%,比月收入3000元以下群体的认可度高出16个百分点。(如图2)

“与提供产品的机构协商解决”“向相关协会投诉仲裁”,为人们首选的维权方法

关于权益被侵害的情况,有近4成的受访者表示在互联网金融产品上遇到过权益被侵害的事情。

那么,当权益被侵害时,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维权呢?调查数据显示,50%的受访者会选择“与提供产品的机构协商解决”或“向相关协会投诉仲裁”。然后是“向消协投诉仲裁”“向‘一行两会’等设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投诉”“向法院申请诉讼”,占比分别为36%、35%和24%。其中,“与提供产品的机构协商解决”“向相关协会投诉仲裁”这两项均为“收入越高,选择比例越高”,月收入超过10000元的受访者在这两项上的选择比例均超过了50%。另外,有8%的受访者表示“自认倒霉,忍气吞声”。(如图3)

“相对于互金机构,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成维权困难的主要原因

在互金消费者权益被侵害后,维权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呢?调查数据显示,“相对于互金机构,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成为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60%和55%。从年龄层来看,选择这两项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70后群体中,认可度均超过60%。然后是“维权渠道不畅通”,占比47%,而选择人群也主要集中在70后与80后群体中,占比达到50%。(如图4)

那么,目前我国互金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调查数据显示,有54%的受访者认为是“监管、处罚力度过小”,53%的受访者认为是“监管‘多头制’,责任不明确”,48%的受访者认为是“监管尺度不一,存在某些监管‘套利’”。另外,有44%的受访者认为是“行业自律与行政监管不协调”,35%的受访者认为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26%的受访者认为是“投诉渠道不畅通”。(如图5)

更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受访者年龄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多,选择“监管、处罚力度过小”的比例也越来越高,70后占比为68%,高出90后17个百分点。

为了更好地维护互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完善相关监管体制是必不可少的。调查数据显示,67%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第三方协调纠纷解决机构”,46%的受访者表示应“加强对互金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44%的受访者表示要“加强行政机关监管”,41%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提升互金机构的服务态度和水平”。除此之外,“加强行业协会内部自律”“加强维权渠道畅通建设”和“通过媒体曝光,加强舆论监督力度”的占比也分别达到了32%、32%和23%。(如图6)

“法律知识教育”和“互金基础知识教育”,成为提升人们金融素养的主要手段

其实,除了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外,加强互金消费者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调查数据显示,64%的受访者认为“法律知识教育”是提升互金消费者金融素养的主要手段,然后是“互金基础知识教育”“维权教育”“金融风险教育”和“理性投资教育”,占比分别为57%、55%、49%和38%。

总体来说,加强互金消费者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程,如何更好更快地产生效果,将不断考验着相关各方的智慧。

对于互金行业的未来发展,调查数据显示,50%的受访者表示“随着互金业的大浪淘沙,未来将迎来合规后的大发展”,其中90后和85后的认同度均超过50%。24%的受访者则认为“短期来看,整个互金仍将不温不火”。而17%的受访者表示“由于P2P爆雷对人们预期的影响,短期市场行情仍将下行”。(如图7)

总体来说,2019年将是互联网金融转折发展的一年,对于传统金融机构和互金公司来说都极为重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金融科技将全面地渗透到存贷业务、理财及保险、支付清算等多个金融领域。毫无疑问互联网金融业未来的趋势就在这里,各方的“演技”将如何,值得我们期待。

当然,对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也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相关法律的完善而不断“升级”,这一过程将是长期的,而“内外兼修”将是未来有效保护互金消费者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