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深红 一作:轻)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阑 通:栏)

李清照最高洁的一首词,何须千娇百媚已经是花中第一流了

​淡黄色的桂花,算不上鲜艳也不张扬的如牡丹那样华贵。一朵小花常在幽静的角落里盛开,但它的香气却传播的很远。桂花只把香气留给了人间,从来不过分的生长自己的花朵,所以不常惹人注意。一朵花如此就够了,何必一味地追求浅碧深红呢?就是这样,那傲骨的梅花也一定嫉妒了,九月菊也应该害羞了。所以说桂花为秋天的百花之首一点不为过。然而可惜的是,那些文人墨客们把百花园里的一朵朵盛赞了一遍,却唯独忘却了桂花。屈原写《离骚》也是这样,为什么不把桂花收了进去呢?

公元1101年之后,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受北宋末年的党争牵连而死,赵明诚也受到奸相蔡京诬陷被夺去官职。不得已李清照便跟随赵明诚回到青州乡下隐居13年。这首《鹧鸪天》当时李清照居住于青州时所作,那段时期李清照和赵明诚一心攻读自乐于文化艺术的盛宴里,忘却了世外的尔虞我诈、争名夺利。可以说这首词很好的反应了李清照当时的心境和生活状态。

李清照最高洁的一首词,何须千娇百媚已经是花中第一流了

这首词是咏桂花的,以往的咏物诗词很少有议论杂入。但是李清照的这首《鹧鸪天》一反常态,以议论入题。咏物且抒怀而又不乏诗意,可谓词中佳品。关于这首词的艺术手法自是不必多说了,咏物而不滞于物足见其能。全词议论层次分明,“自是花中第一流”是第一层议论,然后下片“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开启第二层议论,不仅盛赞了桂花远迹深山香飘人间的君子之品格,而且还显现出了李清照的审美意趣。这“暗淡轻黄体性柔”的小花,就连李清照钟爱的梅花都嫉妒了,她颇称许的菊花也害羞了。桂花其貌不扬,但却芬芳了人间,它不以色和秾艳取悦于人更是词人自己品格的写照。

以前上学的时候,学校图书馆的西侧就栽种有几颗桂花树。每当秋天没有课的下午,去图书馆里泡一下午,书海泛舟泛累了去餐厅吃晚饭时必经那里。当时我不曾了解桂花,只觉每回经过总有沁人的芳香醉人心海。但四下里一看也并未发现什么艳丽的花朵。后来走了好几回,驻足仔细寻找了片刻方才发现了那“轻黄体性柔”的小花,那时我才真正的了解了桂花。

李清照最高洁的一首词,何须千娇百媚已经是花中第一流了

后来又读了李清照的这首《鹧鸪天》我对桂花的品格就更加的钟爱了。从不过分张扬自己的颜色和体态,只把香气常飘人间,这不正是天下真君子的作为吗?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有句警世名言,叫“有心为善,虽善不赏。”而桂花吐露芬芳又从不张扬,从不是因要取悦世人美化自己才为之,这才是真君子之行。但可惜的是,一生追求“独醒”的屈原写《离骚》的时候都忽略了它,确实有些不近人情了。

这首词所传达的审美意趣或许有些卓尔不群的嫌疑,但仔细品读用心体会值得玩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