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深紅 一作:輕)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闌 通:欄)

李清照最高潔的一首詞,何須千嬌百媚已經是花中第一流了

​淡黃色的桂花,算不上鮮豔也不張揚的如牡丹那樣華貴。一朵小花常在幽靜的角落裏盛開,但它的香氣卻傳播的很遠。桂花只把香氣留給了人間,從來不過分的生長自己的花朵,所以不常惹人注意。一朵花如此就夠了,何必一味地追求淺碧深紅呢?就是這樣,那傲骨的梅花也一定嫉妒了,九月菊也應該害羞了。所以說桂花爲秋天的百花之首一點不爲過。然而可惜的是,那些文人墨客們把百花園裏的一朵朵盛讚了一遍,卻唯獨忘卻了桂花。屈原寫《離騷》也是這樣,爲什麼不把桂花收了進去呢?

公元1101年之後,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受北宋末年的黨爭牽連而死,趙明誠也受到奸相蔡京誣陷被奪去官職。不得已李清照便跟隨趙明誠回到青州鄉下隱居13年。這首《鷓鴣天》當時李清照居住於青州時所作,那段時期李清照和趙明誠一心攻讀自樂於文化藝術的盛宴裏,忘卻了世外的爾虞我詐、爭名奪利。可以說這首詞很好的反應了李清照當時的心境和生活狀態。

李清照最高潔的一首詞,何須千嬌百媚已經是花中第一流了

這首詞是詠桂花的,以往的詠物詩詞很少有議論雜入。但是李清照的這首《鷓鴣天》一反常態,以議論入題。詠物且抒懷而又不乏詩意,可謂詞中佳品。關於這首詞的藝術手法自是不必多說了,詠物而不滯於物足見其能。全詞議論層次分明,“自是花中第一流”是第一層議論,然後下片“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開啓第二層議論,不僅盛讚了桂花遠跡深山香飄人間的君子之品格,而且還顯現出了李清照的審美意趣。這“暗淡輕黃體性柔”的小花,就連李清照鍾愛的梅花都嫉妒了,她頗稱許的菊花也害羞了。桂花其貌不揚,但卻芬芳了人間,它不以色和穠豔取悅於人更是詞人自己品格的寫照。

以前上學的時候,學校圖書館的西側就栽種有幾顆桂花樹。每當秋天沒有課的下午,去圖書館裏泡一下午,書海泛舟泛累了去餐廳喫晚飯時必經那裏。當時我不曾瞭解桂花,只覺每回經過總有沁人的芳香醉人心海。但四下裏一看也並未發現什麼豔麗的花朵。後來走了好幾回,駐足仔細尋找了片刻方纔發現了那“輕黃體性柔”的小花,那時我才真正的瞭解了桂花。

李清照最高潔的一首詞,何須千嬌百媚已經是花中第一流了

後來又讀了李清照的這首《鷓鴣天》我對桂花的品格就更加的鐘愛了。從不過分張揚自己的顏色和體態,只把香氣常飄人間,這不正是天下真君子的作爲嗎?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有句警世名言,叫“有心爲善,雖善不賞。”而桂花吐露芬芳又從不張揚,從不是因要取悅世人美化自己才爲之,這纔是真君子之行。但可惜的是,一生追求“獨醒”的屈原寫《離騷》的時候都忽略了它,確實有些不近人情了。

這首詞所傳達的審美意趣或許有些卓爾不羣的嫌疑,但仔細品讀用心體會值得玩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