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草夕寸品文史。2018年有一種魚徹底火了,那就是錦鯉,一時間“轉發錦鯉”成了許多人微信都收到的內容。而錦鯉爲什麼能火呢?主要是因爲錦鯉寓意美好,這種魚非常長壽,相傳能給人帶來好運。人們轉發錦鯉也是爲了祈求幸運。而在古代也有一種魚備受中國文人的喜愛,經常將它寫到詩句中,不但如此還互相“借鑑”,讓這種魚成了最有名的魚類,一直吟誦了千年,這就是鱖魚。

古詩中被抄襲最多的一首,連蘇軾也抄過,但是都不如原作經典

鱖魚肉質緊實細嫩、少刺,是一種上等的食用淡水魚。經典做法有松鼠鱖魚,清蒸鱖魚等,都是美味佳餚。美食誰都喜歡,詩人也不例外。於是一位唐代詩人就將肥美的鱖魚寫入了詩中,這首詩就是張志和的千古經典名作《漁父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古詩中被抄襲最多的一首,連蘇軾也抄過,但是都不如原作經典

這首詩寫的很美,勾勒了一幅山水田園畫,青山綠水呼喚着白鷺遠飛,絲絲細雨打不透青箬綠蓑,最關鍵的是在如此美麗的景色中野釣,那流水下的鱖魚還肥美的誘人!這樣開闊的心境,人生並無多少時刻啊!從此之後,這首詩被廣爲流傳。不但唐朝人喜歡,宋朝人也喜歡。從此之後,鱖魚成了最受詩人喜歡的一種魚類,而且無一例外的大家都喜歡肥美的,甚至就是張志和的這一條,不能更換。

古詩中被抄襲最多的一首,連蘇軾也抄過,但是都不如原作經典

因爲古代沒有版權的意識,再加上這首詞太過經典,因而引起了後世的大量模仿!在《全唐詩》和《全宋詞》中,約有30位作者曾先後寫到過鱖魚!甚至幾位的作品中直接出現了“桃花流水鱖魚肥”這一句。而且這些人裏包括大文豪、大詩人,比如我們熟悉的黃庭堅,朱敦儒等。就連蘇軾都寫了一首《浣溪沙》: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古詩中被抄襲最多的一首,連蘇軾也抄過,但是都不如原作經典

這首詩可謂是相似度非常高,簡直就是一種擴寫,這也足以證明這首詩的經典程度,人們實在太喜歡了,想要將這首詩化用到自己的詩詞當中,纔會寫出這樣的詩句來。其實這不能算是簡單的抄襲,因爲在宋詞中這種寫法被稱爲“隱括詞”,就是利用改編臨摹前人作品,以表達與原作者相同的思想和情感。雖然後世仿寫之多,但是最爲經典的還是張志和的原版,這也證明了只有原創的纔是最經典的。

古詩中被抄襲最多的一首,連蘇軾也抄過,但是都不如原作經典

從此開始,“桃花流水”下的鱖魚就再也沒有瘦過,一直都是如此肥美,這首詩被傳送了千年,被模仿了千年,只因爲這幾句太過經典,令人難以割捨,也由此留下了詩人心中最美好的意象,留下了西塞山前那久久飛過不願離去的白鷺,留下了斜風細雨中不想歸去的漁翁,那一身蓑衣那一頂斗笠,永遠那樣青綠,永遠在風雨中,成爲了詩詞中最經典最悠久的傳說。

古詩中被抄襲最多的一首,連蘇軾也抄過,但是都不如原作經典

這是詩人對美好田園山水生活最詩意的歌頌,是人們最美好的嚮往。你喜歡這首詩嗎?對於其他人的抄襲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收藏,關注,分享!小編每天都會更新不同的內容,您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