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立成(山西太原)

白羊山,在五臺縣治東南七十餘里東峪村之東。丹嶂萬仞,自下望之,有白羊奔躍狀。山下出泉,爲東峪河發源之地。

白羊村海拔近兩千米,東南有南天門,西北有羊河門,整個山勢呈東西走向,地域內東西約七公里,南北約五公里,地質構造獨特,由於遠古時劇烈的地殼運動,形成地質奇觀:奇峯峻嶺、懸崖峭壁,山上有許多自然景觀,山溝裏巨石滾滾,苔漫石上,河牀上流水潺潺,清澈見底,間或有瀑布發出美妙聲響;山坡上密林蔽日,花草繁茂,環境幽靜,令人陶醉。流域內,高山流水,一派綿繡風光。伴隨自然景觀留下許多美麗傳說,是集人文景觀爲一體的綠色旅遊避暑勝地。

從陡寺永安橋上,向東眺望,首先映入眼簾的自然景點是“和尚領着大姑娘”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陡寺村向東行四公里,便進入白羊地域。在白羊與南黑山交界處,有"三個和尚與三個大姑娘”的景點羣,栩栩如生,見者無不稱奇。

在白羊與南黑山之間聳立的“和尚領大姑娘”、“和尚揹簍子”、“和尚牽駱駝”、“大姑娘騎駿馬”等景點羣,感動一代又一代癡情人。至今,留有他們喫喝神水、“饃饃石”、“糕石”。神水常年不斷,冬季不凍,更爲神奇的是人們喝上此處的水,從來不肚痛。

山岔口順着山路走不多遠,便是二流咀,對面是山牆山,風景迷人,山上有懸鐘堂,掛鐘崖,懸鐘堂內有廟、龍池,崖邊上有馬蹄印。傳說是武聖關老爺騎馬路過時留下的。康熙26年的《五臺縣志》村邨中記載:“陡寺村古剎甚麗,其林木翳蔚,飛瀑如練處名‘懸鐘堂’。”

周邊的山牆山狀如葫蘆,自然林茂密,山上還有“起肚崖”、“轎頂山”、“獅子墩”、“黑風洞”、“閻王鼻頭”等景點。二流咀下河牀上有一連串天然浴池。繞過二流咀,朝東望去,遠處峯頭下兩百米高的“刀刃山”似一把寶劍直刺藍天。刀刃山(一柱擎天)實爲鷹頭,所在山勢呈雄鷹展翅飛上藍天。

刀刃山前不遠處,兩山對峙,這裏伏天有結冰的羊河門。傳說,兩座山是兩扇門,很久以前,黑夜兩扇門自動關閉,內外隔絕。穿過山門,右邊懸崖如劈,懸崖中有遠近聞名的石羊,白羊村便是由此得名,白羊生在平山縣白羊關,長在白羊村,葬在白羊墳。秋季夜間,白羊自動從崖上下到河裏,到地裏喫穀子,到平山喫麥子,後被南蠻子發現打斷一條腿,從此就再也下不來了,永遠留在峭壁上,現在還可以清晰地看到白羊的痕跡。從滑石片到羊河門約五華里長,溝內巨石滾滾,叫巨石溝。兩面山崖上,依次分佈着“石獅子”、“石獅子燈”、“石劍”“月亮巖”、“石猴”、“石雞”、“坎膝蓋”、“雷公頂”、“老牛屁股”等景點,令人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豬”、“石羊”、“石棺材”、“石雞”、“石猴”稱爲羊河門五大景。

白羊崖往前300米,便是白羊村,該村座落在南山腳下,一條街連着各家各戶,西頭街寬敞,稱“臥虎灘”。傳說是古時候,有兩個神仙下凡的婦女,拂曉早早起來碾米,看見在碾道里臥着一隻老虎,兩婦女趕快過去,用碾棍把老虎壓住,所以“臥虎灘”又叫“壓虎灘”,又傳說,閻錫山曾在一次夢中夢見“臥虎灘”,醒來急派手下人四處查尋,後在白羊村尋見“臥虎灘”,得知“臥虎灘”東面晉冀交界處,懸崖峭壁,關隘險要,易收難攻,是山西東部的重要關口,爲防奉軍入侵,遂撥軍費,在南起“南天門”,北至新鷂溝幾十里長的懸崖峭壁上,打了36個深洞,用於貯存軍火,駐兵防守。僅白羊村就有十個洞,當時駐紮着一個連的兵力。

出白羊村向東南至南天門,約六華里,山勢較緩,一路上隨處可見灌木叢生,各種花卉點綴綠茵,鳥鳴林靜,“石人”靜立,怡然自得。中間有小溝叫“情人谷”,谷裏充滿生機,充滿溫馨,充滿浪漫,在悠悠的白雲下,在緩緩的山坡上,在綿綿的野草裏,在情人谷裏走上一趟,定會結下一世情緣。

晉冀交界處的“南天門”,地勢險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老百姓形容此處是舉手摸星星,低頭望深谷。南天門懸崖下,有一圓柱山,突兀而起,傳說,八百年前,這裏是山寨,有一將領率兵佔據山寨,佔山爲王,官兵久攻不下,後用火攻,火燒山才消滅了賊寇。據說,在石家莊史志上尚有記載。在晉冀交界處,有座“三縣嶺”(海拔1789米):嶺西北是五臺縣,嶺南是盂縣,嶺東是平山縣。雞雄一鳴,聲傳三縣。

抗戰時,當地婦女生下一怪嬰:一生下來就會說話、滿嘴牙、長着長頭髮。他說:別看我頭髮長着長,日本鬼子八月裏進山莊;別看我滿嘴牙,日本鬼子回不了家。說完就死了。白羊村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游擊隊活動的足跡。當地軍民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英勇的抗日史,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當時流行的一首抗日民歌這樣唱道:“圪瘩窩窩酸又甜,八路軍喫的真可憐,糠甜面、青菜飯,每日起來打勝仗”。在抗日軍民的不斷圍困打擊下,日本鬼子屢次收縮退出。於1943年9月從石佛寺炮臺退至白家莊,最終退出了移城河流域。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八路軍二分區藏糧洞位於孤石溝裏財糧塔上,藏糧洞共有16個,洞寬2米,高2.5米,深5米。洞內藏有五臺全縣民衆所捐的豆子、小米、玉米等,一個洞存糧1萬餘斤,一共存糧18多萬斤。閻錫山打的防守洞也是八路軍存糧的地方。白羊村的抗日積極分子送到防守洞外,後由八路軍專人送到防守洞,以防泄露遭日軍破壞。

孤石溝裏有一巨大孤石,號稱天下第一大印。緊挨堯溝的東峪村,界限東起崖堂門,西至黑石頭約一公里。在三縣嶺下,還分佈着二千多畝原始森林,令人奇怪的是,平山縣、盂縣的樹種是柴樹,而五臺縣這邊卻是樺樹,晉冀交界處還是重要的自然植被分界線。三縣嶺東約四公里處,有一古長城遺址,長約四十米,高十米的白羊關被譽爲“天下第二關”,位於平山縣營裏鄉,與山西五臺縣陳家莊鄉白羊村交界。

白羊村西北方,有一高山叫“烏牛寨”,巍峨壯觀,寨上面積約四千平米,四周是十幾丈高的懸崖,只有一條險路,可攀援而上,“烏牛寨”分前後寨。古時住着幾十號人,養着馬匹,耕種土地,舞刀射箭,繁榮一時。

傳說“烏牛寨”下臥着一頭烏牛,寨前石雞筒有些亂石,形似一羣“石雞”,昂首挺立向着西方,高山反寨時,金雞報情,高山率兵從西一來反寨,“石雞”呱呱叫,寨上烏牛聽見就站起來,寨隨烏牛同時升高,烏牛寨是一座活寨,因此高山屢反不下,後來,高山避開石雞,繞到烏牛寨背後,等待時機,尋找破寨辦法,後見寨上伙伕經常從寨上下到溝裏挑水,於是心生一計,一次,伙伕又下到河裏挑水,高山變成一條小狗,一直跟着伙伕,伙伕見狀心想,你想跟着就跟着走,於是就把他帶上了“烏牛寨”,一上寨高山立地現了原形,瞬時撒豆成兵,才把寨子上的人,嚇得退到西面,從十幾丈高的懸崖上跳下,全部摔死。

現寨上還有磚瓦、罐、宋刀、兌窩、人骨等遺物,還有四個深深的牛蹄印。遺碑上刻着:手搬降龍木,腳蹬降龍木,嘴對嘴喝燒酒,想取銀兩靠右手。

白羊村東北方,有鷹嘴崖(石雕)、柳林尖和打尖窪等景點,且緊鄰黑山關景區,楓樹滿山坡。白羊村山水神奇,充滿魅力,皋月當空行走在白羊山路上,流水潺潺、松影斑駁,頓覺“明月松間照,溪水石上流”。佇立在南天門上,頓覺天高地闊,向北可看到五臺山的北臺頂,向南可看到盂縣城,向西可遙望西龍池蓄能電站,向東眺望紅色勝地西柏坡盡收眼底,千山萬水似萬馬奔騰,又似波濤洶湧,日出時崗南水庫水色一天,傍晚華燈初上萬家燈火,“登上高山巔,一攬衆山小”,會發自肺腑的感慨——白羊山水如此多嬌!

白羊村神奇景觀,美麗傳說,令人神往,有待當代人開發這片美麗的自然生態旅遊避暑勝地。近年來,時有來自國內外的驢友,或三五人,或一二十人,來這裏遊覽避暑,野外露宿。成爲陳家莊鄉文化旅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