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對我們的凝血功能起了很大的作用,血小板低時最典型的就是出血的症狀,一般是皮膚出血,你會發現皮膚上出現小血點,像針孔大小,一般出現在四肢,其次就是粘膜出血,以鼻出血爲主要,有的牙齦出血等。

我國著名的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專家史淑榮主任提醒:當孩子有出現這些情況時,就得及時去醫院血液科就醫,去醫院查個血常規,看看血小板多少,是什麼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接受治療,或進一步檢查。

針對血小板低,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其一,查疾病

先看孩子血小板數值減少到多少,如果是輕微減少,數值在80以上,一般問題不大,會慢慢恢復。如果很低,數值在50以下,且身上出現了出血點,這個需要考慮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建議到醫院血液科做個全面檢查,確診疾病。

若確診是,需住院接受治療。目前常規治療方法有輸血、注射激素類藥物、免疫抑制劑、脾切除、中醫中藥等,單純中藥或西藥治療無法從根本上升板,且長期服用激素對孩子的身體造成的危害較大,史淑榮主任建議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調節機體免疫環境,促使自體細胞自我修復,從根本上快速提升血小板。

其二,對症治療

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隨其病因和嚴重程度而多變,需迅速鑑別病因,若有可能應予以糾正(如在肝素有關的血小板減少症停用肝素)。由於血小板反覆輸注會產生同種血小板抗體,造成療效的降低,因而要間歇性使用以預防上述抗體產生。

若血小板減少是由於血小板消耗,則血小板輸注應保留於治療致命性或中樞神經系出血。若由於骨髓衰竭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則血小板輸注保留於治療急性出血或嚴重性血小板減少(如血小板數<10000/μl)。

其三,食療

這個主要針對處於恢復期或者是血小板輕微低下的孩子,日常食療保健對血小板的增加,其輔助效果也是很有幫助的。如花生衣、紅棗、阿膠、鮮藕、黑棗等結合其他食材做湯/粥效果較好。

血小板具有止血、凝血的作用,在平時傷口癒合過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一旦人體內血小板數量過少必然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後果。在疾病初期只有得到及時治療,纔不會導致病情不斷惡化,從而降低治療難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