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度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即將於下月6日在珠海開幕。按照歷屆航展慣例,地面參展車輛到達展會會場要遠早於各類參展航空器,畢竟陸路長途運輸不易,飛機嘛自己飛過來就方便多了。這不,就在這幾天,一些本屆參展的地面裝備已經在場館還沒有完全竣工之前,就通過長途運輸抵達了珠海航展的舉辦地——珠海金灣機場。

再過兩天這裏就老熱鬧了

作爲一個新興的國際性綜合防務展,外貿武器裝備一直是近幾屆珠海航展的重頭部分。近年來珠海航展上所展示的外貿武器,幾乎涵蓋了絕大部分陸軍裝備門類,從各型坦克、自行火炮、戰術導彈,再到卡車、輕型車輛以及單兵輕武器等等應有盡有。

從目前各方傳出的消息來看,已經到達航展現場的地面裝備,大部分是我們已經見過面的老相識:VT-2改進型、VT-4以及VT-5等主戰坦克或輕型主戰坦克;VN-16兩棲突擊車、PLZ-52自行榴彈炮、天龍-50地空導彈等。

本屆參展的VT-5炮塔附加裝甲及車身側面又有部分修改

VT-4、VT-2改進型與VT-5坦克(從前至後)

VN-16兩棲突擊車

PLZ-52自行榴彈炮

TL-50防空導彈發射車

目前來看,本屆也有一些新面孔,如新型155毫米車載榴彈炮、SH-11輪式155毫米榴彈炮、8x8輪式紅箭-10反坦克導彈發射車等,其中04A步兵戰車外貿型(型號可能爲VN11A?)是首次在珠海航展上出現。

新型155毫米車載榴彈炮

SH-11輪式155毫米榴彈炮

輪式紅箭-10發射車,比起履帶式底盤,輪式車輛的使用維護成本相對較低

04A步兵戰車獲得出口許可,首次參加珠海航展

其實,自用型高端裝備得到出口許可後參加珠展,上屆就已有之。當時是PGZ-09型履帶式自行高炮參加了2016年的第11屆珠海航展。很多觀點將此視爲我國軍貿的一大進步,但筆者認爲,這種觀點還需仔細商榷。

2016年航展上的履帶式雙35自行高炮,同樣是只有高端用戶買得起的

在我國各門類外貿地面武器裝備當中,坦克是較爲成功的一大類。自上世紀兩伊戰爭以來,我國發展了多個型號的二、三代外貿坦克,成功出口亞洲、非洲多個國家。目前我國外貿裝備主要客戶均爲第三世界友好國家,對於這些國家來說,周邊鄰國裝甲水平最多爲以各型T-72或性能相當的坦克爲主,這就使得目前我國外貿坦克基本能滿足各類國家面對T-72時的需求。

VT-1/MBT-2000系列坦克,足夠對各類T-72早期或中期改進型擁有壓制能力;VT-2(96系列坦克)及其改進型,則能與T-72中期改進型有效抗衡;乃至於在59式坦克基礎上進行各類改進後(主要是火力方面)的VT-3系列坦克,也在主炮火力上擁有對T-72系列的有效威懾能力,適合一些國防預算較爲緊張的國家;對於那些面臨更高端坦克威脅、軍費預算也更爲寬裕的國家來說,還有更高端的VT-4系列坦克可供選擇。

VT-3坦克的125毫米主炮能夠有效擊穿T-72坦克

對付T-72這件事除了坦克以外,還有一些不一樣的辦法。坦克這種重型履帶式車輛除採購成本外,日常使用養護成本以及對人員素質的要求並不低,那麼WMA-301系列105毫米輪式突擊炮則相對親民許多。由100毫米高膛壓反坦克炮擴膛而來的105毫米主炮,同樣有擊穿早期三代坦克的能力,而輪式底盤的日常使用成本也比履帶式更低,使其受到了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歡迎。

WMA-301是吉布提陸軍火力最強大的裝甲戰鬥車輛

但在坦克之外的其他裝甲戰鬥車輛上,則呈現一些較爲不同的景象。在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一類武器裝備上,以目前各類軍火買家來說,需求則呈現兩極分化態勢。

對於一些用戶來說,需要的是強防護、強火力的型號。這其中不乏軍費預算充足、軍事建設追求緊跟世界前沿發展的國家,但這類發達國家客戶,由於政治原因和裝備慣性等因素。通常難以選擇我國外貿武器裝備。另一部分用戶倒沒這麼志存高遠,由於周邊威脅不高,這些用戶使用強火力步戰車即可充當“小坦克”,有效抗衡T-54/T-55級別的坦克及各類輕裝甲目標。

此類重型先進步兵戰車的採購國,基本很難成爲我國的外貿裝備客戶

而到了另一部分歡樂的第三世界國家,對於裝甲車輛的需求就很簡單了:能夠拉着一車人跑的同時,有效防護同樣歡樂的敵人用舉過頭頂的AK射出的子彈,這就夠了!最重要的是:便宜、耐用。

只要不被這東西打穿就行,至於RPG,射手能打中便是玄學

而對於04A步兵戰車來說,其售價和日常使用成本必定不會便宜,對於大部分我國傳統軍貿客戶來說難以承受;同時在我軍當中用途明確的100毫米低膛壓主炮+30毫米自動炮的配置,對於作戰環境並不相同的外國客戶吸引力也不夠大;由於100毫米炮射導彈威力相對不足,而這套炮塔目前又無法外掛反坦克導彈,其反裝甲能力相對較低。

100毫米低壓線膛炮+30自動炮的組合自身反裝甲能力相對較低

對於我軍來說,軍改之後在合成營體系下,步戰通常與坦克共同行動,重裝甲目標可以放心交給坦克打理。100毫米主炮主要負責使用炮射導彈擊殺遠距離輕裝甲目標以及半永固工事,30炮則負責殺傷軟防護車輛及步兵。

我軍步兵戰車大部分時間與坦克在合成營體系下共同行動

但對於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來說,僅用幾輛步戰車掩護步兵展開,是非常常見的作戰模式。此時這種武器配置,在應對少量正經三代主戰坦克的時候就有點麻煩了。咱舉個類似的例子,儘管俄羅斯很早以前就開放了BMP-3整車以及其炮塔的外貿銷售,但除阿聯酋之外至今鮮有買家問津(韓國那批抵債貨不算,咱們那又叫技術引進,不一樣的)。

即使是俄羅斯自己,最近的T-15和“庫爾幹人-25”步兵戰車也放棄了BMP-3的火力思路。可見即使在同一個國家,隨着時間的推移,對步戰車的火力需求也在發生變化。那麼對於外貿市場來說,目前基本處於直接出口現役型號及其改進型階段的中國步戰車家族,也有必要切實分析需求,拿出更合其口味的產品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