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次发病后必须尽早开展控制复发的二级预防,主要是对发生过脑梗塞患者寻找发生原因,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便防止复发。通过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必须明确脑梗塞类型和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脑梗塞复发。

脑梗塞是怎么得的,如何预防,用什么方法控制复发?怎样预防?脑梗塞的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都是什么?其实问的没错,降低发生率、患病率、病死率,根本措施在于预防,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脑梗塞的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都是什么。

一级预防指发病前控制脑梗塞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亦称病因预防。未发生脑梗塞但有发生风险的人群或个体,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和减少脑梗塞的发生,控制发病。做法如下:

1.坚持体育活动

运动能够扩张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减少血栓形成。运动可以促进脂质代谢,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可以预防动脉硬化。经常运动的人患中风的几率明显减少。

2.控制饮食

享受低盐(每天6g以内)、低脂肪和低热量饮食,简朴膳食模式食物为主,由蔬菜、水果、豆类、鱼、粗制大米或面粉构成的食品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可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3.戒烟限酒

吸烟者的脑卒中风险为不吸烟者的2倍。每天饮酒的乙醇含量超过60g时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明显增加。乙醇可通过升高血压、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心律失常、降低脑血流量等引起中风。

4.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工作的压力及心理的紧张进行自我调整,努力做到心理平衡、生活规律。经常量血压、测血脂、测血糖、测体重,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5.注意季节保护

寒冷的天气正是脑中风好发季节,血管收缩,血压容易上升,要注意保暖,使身体适应气候变化。还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些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广播体操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二级预防如下:脑梗塞复发非常多见。复发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致残明显,死亡率增加。首次发病后必须尽早开展控制复发的二级预防,主要是对发生过脑梗塞患者寻找发生原因,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便防止复发。对首次脑梗塞发生的病因和机制进行分析评估。脑梗塞分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脑梗塞,心源性栓塞,以及腔隙性梗死和原因不明型脑梗塞。通过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必须明确脑梗塞类型和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脑梗塞复发。具体方法如下:

1.注意脑卒中预兆

有些病人脑卒中发生前数小时或数天常出现一些症状,如肢体麻木、刺痛、一过性黑矇、头痛、头晕、言语不清、口角流涎等,一旦发现应即使就医,可有效预防卒中。

2.注意高血压与糖尿病

舒张压降低5~6mmHg,可以减少脑卒中发生率42%,经系统抗高血压治疗后,所有卒中病人减少了38%,重度卒中病人减少34%。控制血压主要是要平稳,使24小时内血压的“波峰”和“波谷”接近,这样避免血压波动对血管壁的损害。糖尿病病人比血糖正常的同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高1倍,所以要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坚持服用降压药及降糖药。

3.注意心脏病

器质性心脏病容易形成赘生物或血栓,脱落后阻塞脑血管,发生脑栓塞。

4.注意高血脂

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升高是脑卒中最危险因素之一。降脂药物可以使心肌梗死后脑卒中的风险率降低30%。

脑梗塞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可能会出现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和休克等一系列并发症。主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眩晕、恶心、运动性失语、中枢性面瘫、吞咽困难、饮水困难、轻度偏瘫、肢体无力和大小便失禁等,情况严重的话会引起昏迷,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