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的国庆长假和10月结婚季里,环顾一周,发现适龄而婚的亲友并不多。要么是毕业后就完成领证生娃任务的“快闪一族”,要么过了而立之年依旧在单身与恋爱中切换的“黄金剩族”。

  这里所说的适龄是指25~30,因为这个时间段里的无论经济能力还是心智思维,都是被认为比较成熟的年龄。

  令人讽刺的是,曾看过一组这样的数据,说26~29岁之间结婚的人群最不容易离婚。数据毕竟只是数据,我们聊点不那么枯燥的事情。

  你为什么结婚?

  25 September 2018

  ●无趣派:繁衍生命,这是人最原始的生理职能。结婚让这个过程变的合法,并提供保护!

  ●精神派:虽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亲带来的,但父母亲更多的是提供未成年时的物质上衣食住行。随着个人思想的独立,和认知的升级,渴望着精神上的也有着供养,双亲虽然是至亲,但年龄和阅历的代沟横在你们中间呢。你更需要平行的共鸣和扶持,你想和他/她在常相随、长相随,想和她/他拥有共同血脉的生命。

  ●现实派:长长短短几十年,一个人走太孤单了,自问无力承受人生的寂寞,找个人一起,举案齐眉也好,互相折磨也好,过日子不就是这样嘛!

  ▼

  所以结婚了

  你为什么离婚?

  ●爱情是俩个人的事情,婚姻是俩家人的事情。从恋人变成家人后,彼此的关系已经不那么纯粹和简单,你有你的责任,我有我的委屈,选择题做多了,很是疲惫。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他/我变了,比如有了下列的某一项或者某几项:出轨、背叛、让人失望、没责任、不上进,没能力,无理取闹、形象全无、妈宝男、不懂事.......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比如重病,常年异地......这个另说了。

  ▼

  所以,离婚了。

  这俩种看上都没毛病,的确也没毛病!可为什么常常有一地鸡毛的状况,让很多婚姻变得疲惫不堪!

  sdfd

  亲爱的,当你也试试把婚姻中纠葛琐碎的事情这样一条条列出后,再仔细想想,原来,婚姻里爱从来都是有前置条件的。因为成年人各有各世界,各有各界限的。

  他/她是你丈夫/妻子,同时也是他/她自己(这是最大的),还拥有女儿/儿子,同事、同学、学生、孙儿/孙女......等等标签(当然,这些标签的确存在轻重之分)。生而为人必定有社会属性,谁都不应该是谁的附属品和木偶,占有欲和操控欲是婚姻生活杀手,即便俩人勉强同行,也是低质恶劣的。

  —— 各有各世界

  在争执中,“底线”是常被提及的词,一方恼羞成怒的原因中包含了“觉得被侵犯”了。因为敏感度和自尊心的差异,每个人的底线的尺度也是不同的。不要用你认为的“这样没什么呀”去要求对方也认同。

  —— 各有各界限

  ▼

  与”各有各世界,各有各界限”对面坐的是“自我奴化和自我矮化”

  佐藤麻衣,那个长相甜美温柔可人的日本女星离婚了,前夫是台塑集团王永庆的长孙王泉任,她是38岁时候嫁给他的,据说,离婚前,和所谓的“豪门丈夫”半年见不到一次,每个月只有50W(可能台币)的零花钱陪伴她和儿子。

  在真人秀里节目,程莉莎说自己曾抑郁症,因为那段时间什么也不做,天天在家里等待郭晓冬回来。

  理解作为婚姻中弱势一方(常常是女性)的彷徨,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安全感会是别人给的。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是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为什么要让自己变成附属品。

  更不要乐观盲目乐观认为婚姻也可以“风雨之后得彩虹更绚丽”,王朔在《过把瘾就死》这样说:

  就像童话中两个贪心的人挖地下的财宝,结果挖出一个人的骸骨,虽然迅速埋上了,甚至在上面种了树,栽了花,但两个人心里都知道底下埋的是什么。看见树,看见花,想的却是地下的那具骸骨。”

  爱了就去爱,不爱了也就不爱了,少些顾忌和权衡,不依赖不附属,在成为谁的XXXX之前,先成为自己--能享受风花雪月也能抵抗狂风暴雨,这样才有足够的底气!

  想通了做到了,你的世界自会阔然开朗,心间自有星辰大海,眼里的自有繁花盛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