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文字丨『誰最中國』

圖片 | 來自網絡

如果說

春天是一種萬花芬芳的嗅覺

夏天是一種林深葉密的視覺

那麼

秋天便是一種天籟如樂的聽覺

風聲颯颯,雨聲霖霖

又蛩聲唧唧,黃葉簌簌

蕭瑟中頗有靈動

肅殺裏不乏生機

滿耳秋聲中

秋意便一日日濃起來

一千多年前,也是宋。歐陽修正秉燭夜讀,忽聞有聲自東南而來,淅瀝如雨,蕭颯穿林,浩浩如濤,奔騰澎湃,悚然間使童子外出察之,童子歸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歐陽修聽罷,釋書離案,站立窗前慨嘆說:這是秋聲啊。

爲詩文者,常將己心來感知天地,天地一時便有了感情色彩,漫長的季節也在這多愁善感中變得有意思起來,其實,聽秋聲,又何嘗不是在聽自己的心聲。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立秋後,最先被人察覺的,並非風的聲音,而是風的溫度。在一天涼似一天的時日裏,秋風漸漸顯露出它的聲音來,最初是清和的,像是一段曲調的前奏,樹影輕輕搖曳,陽光也變得柔和,車緩馬慢,時光也慢下來。

就在這多了一層蒙版似的時日裏,風聲一天天緊起來,樹影亂擺間,滿城秋陽泛着冷舊的光,黃葉飛旋亂紅凋零,一重接一重,一重蓋一重的秋聲,在草木的協奏下,把秋天染得五彩斑斕。

不動聲色的秋風,一點一點暗暗積蓄着力量,直至霜降,一聲大喝,氣動山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明明是帶着聲音來,秋雨最先被感知的,卻是它清朗的顏色。霖霖雨聲如天樂,潺潺雨聲如天情,瀟瀟雨聲如天訴,不同的雨聲,帶着天空不同的祕密,而傾聽雨聲,也因此成了一件寂寥且私密的事,需要一個恰當的時機。

等到秋葉凋零,薄霧咋起,秋深意濃時,秋雨便氤氳着一種惆悵之聲,肅然而來。

雨聲適合獨聽,或倚欄臥榻,或煮茶溫酒,在一絲絲秋雨的寒涼中,或閉眼啜飲,或靜靜聆聽,便是一個人難得的清歡。更有歷盡悲歡起伏的詞人,在一簾雨中,聽出了至高的人生境界: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宋代:蔣捷《虞美人·聽雨》

古人講鳥鳴和春,蟲鳴和秋,入秋之後,夏蟲聲漸微,秋蟲聲漸繁,切切闇窗下,喓喓深草裏。無風無雨時,不妨聽聽秋蟲聲。

水一般的月光灑上草叢時,那些藏身草叢的蟲兒們便不約而同引吭高歌,遠遠近近高高低低,一聲聲的此起彼伏中,有最自然最動人的音律。皓月當空,蟲聲四起,涼意從四圍攏來,秋夜便變得悠長清靜。

唐人白樂天有詩云“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草叢間的秋蟲又何嘗不是隻有一歲的生命?大約是看透了生死變得曠達,那聲音在秋野間聽起來竟也有幾分通透的清澈,又大約是要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做一次一鳴驚人的綻放,於是那聲音聽起來憂思裏又多了些嘹亮。

多少故人,就是在這年復一年秋復一秋的蟲聲裏,隨日月流轉四季輪迴,走入了人生的秋天。那時,再聽秋蟲,想必又另是一番感悟。

老子說,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天地雖無心卻有大美,雖無聲卻有大音。試聽一個漸深的秋日,聽得滿耳秋聲,便知天地之間,人何渺渺,一己之身,心何寥寥。天地尚且如此,人又怎可不虛懷若谷,以度此生。

文章來源:誰最中國,版權歸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聲明:如有侵權,造謠,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謝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