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趣聞,故事每天說。歷史上明清兩朝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在說起清朝時,一定也會提起明朝,反之亦然。在歷來朝廷中,中央集權和皇權專政的現象在明清兩代尤爲突出,而且還進一步將其加強。在制度和習慣上,清朝有許多方面都是沿襲明朝所爲。雖然滿人看不起漢人,但是不得不說,他們借鑑了不少地方。在明朝時,國家曾規定王爺不得召喚不許入京,但是在清朝時卻要求王爺不準私自出京,兩種做法各有其意義,那麼兩者哪個更巧妙一些呢?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一種做法更高明?

明朝的開國皇帝出身貧民,在元朝末年時,因處於亂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朱元璋原本只是一個放牛娃,但是從小他就自認不凡,覺得自己以後一定能出人頭地。而就在亂世之中,他憑藉自己的才能和一堆得力干將,最後打造了一個新的王朝。因爲出身並不是什麼名門望族,所以朱元璋只是將天下進行自己理想的統治。他爲自己的侄子們分封封地,也擁有不少有能力的人,這纔將朱家的天下穩固住。他准許藩王們在地方養兵,讓地方的官員和人民監督他們。目的爲的就是將大明的江山鞏固住。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一種做法更高明?

朱元璋也知道藩王對天子會造成威脅,所以就設下了不少限制條件。規定藩王只能三年回一次京城,而且不准他們隨意進京。之所以這樣做是爲了防止他們與朝中大臣相互勾結,絕了他們謀權篡位的心。爲了不讓王爺和大臣們私自聯繫,他還將他們進出京城的時間給錯開了。而且還規定,天子死後不許王爺們進京弔唁。在朱棣上位之後,他把這項限制做的是更徹底。王爺們已經沒了實權,地方會有巡查官制約他們,連出門也變得很難。他們變成了養在地方的傀儡,所以即使他們欺男霸女,也不會有人管的。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一種做法更高明?

清朝的王爺們個個都是驍勇善戰,而且皇位歸誰也不是先帝的遺囑就能做主的。曾經爲開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皇親們被封了世襲的爵位,也被稱爲“鐵帽子王”。其中有四位特別有名的王爺,他們同爲清太祖的子孫後代,每個人都有繼承皇位的名分,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勢力也是特別大的。在建國之後,四位王爺的親屬遍佈全國每個地方,假如他們或者子孫出京,很有可能作亂威脅皇上。所以清朝規定王爺不準隨意出京。因爲擔心親王和郡王們想要謀權篡位,所以也是爲了防止他們在外作亂。王爺出京假如沒有皇帝的准許,是不能私自出京的,如果被人發現,告發到皇帝那裏,罪罰也是很嚴重的。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一種做法更高明?

不論是清朝還是明朝,對於王爺出入京城的規定都是有其意義的。都是統治者按照實際情況規定的,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很難分出哪個更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