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任由之:藝術夢想地,巴黎紅磨坊

藝術夢想地,巴黎紅磨坊【原創】

任由之 Léo

一 ,高地熱舞

巴黎,紅磨坊。一百多年光陰,夜總會之王。

“紅磨坊”夜總會,建立於1889年,是法國二十世紀初民衆文化的象徵。既是一方輕浮之地,又成就了無數優秀的舞者、歌手。

紅磨坊建立之初,法國剛剛結束了對德國的一次重大戰爭。國內環境動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逼近,更讓人看不到生存的希望。

紅磨坊正是這個頹廢時期的產物,它以娛樂民衆爲目的,提供大衆喜愛的通俗表演,甚至坦胸露背的自由之舞。

紅磨坊很好認,就在巴黎北部蒙馬特高地腳下。

蒙馬特高地十九世紀時成了藝術家心中的聖地,“每一個畫家,不論他是有名的,還是默默無聞的,都在蒙馬特留下了他們生活和藝術的印記”。

十九世紀下半葉,來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藝術家,在蒙馬特高地作畫賣藝,使這一帶充滿藝術氣氛,成爲巴黎最別緻、最多彩的城區之一。

由於藝術活動豐富,蒙馬特高地街區彎彎曲曲的卵石坡路的兩側,小咖啡館、小酒吧生意興隆。

後來,來了一些舞女,穿着鑲有複雜花邊的長裙,伴着狂熱的音樂節奏,扭動着臀部,把大腿抬得高高的,伸向掛着吊燈的天頂。

當時英國人稱這種舞蹈爲“英國康康”, 認爲它很低俗,不雅觀,禁止在英國演出,法國人被這種熱舞深深吸引,稱它爲“法國踏踏”,並摻進了法國舞臺劇的成分。

蒙馬特高地熱舞很受歡迎。舞者大跳特跳,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

二 ,蜚聲世界

舞蹈要有音樂來襯托。蒙馬特也產生了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使舞蹈更添風采。

當初的舞蹈劇是現在音樂劇的鼻祖。受人歡迎的音樂和舞蹈,也催生了許多能歌善舞的紅角兒。

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密斯丹格特(Mistinguett)。提到紅磨坊,它的音樂大廳,就要說起密斯丹格特這位令世代觀衆產生無限遐想的美女。她演繹了動盪年代紅磨坊裏的美好日子。

在紅磨坊的歷史上,還有古呂、珍妮·阿弗里爾等著名的舞者。

古呂身材豐滿,風姿綽約,綠色的緞子拖裙系在臀後,每次走過蒙馬特街區,都引起一陣騷動,整整幾十年間,她成爲紅磨坊的代稱。

除了舞女,紅磨坊還有一些出名的男藝人,如伊韋特·吉爾貝,以“脫口秀”出名,詼諧和優雅的說笑風格使他成了法國“名嘴”。

印象派大師奧古斯特·雷諾阿的名作《紅磨坊》 ,使這個歌舞廳蜚聲世界。

還有兩部電影以紅磨坊爲主題,一部是法國導演讓·雷諾阿的《法國康康舞》,另一部是巴茲·魯赫曼導演的《紅磨坊》。

電影《紅磨坊》是風格華麗的好萊塢影片,由妮可·基德曼主演,影片講述1900年前後發生在紅磨坊的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

《紅磨坊》在法國公映後,曾引起人們對紅磨坊歷史和現狀的回顧和關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佔領期間,法蘭西國難家愁當頭,但舞女不知亡國恨,紅磨坊仍然歌舞昇平。因爲這段不光彩的歷史,紅磨坊飽受指責。

三 ,生長夢想

起初,紅磨坊的舞娘們被稱作“多樂絲女郎”(Doris Girl)。要成爲多樂絲女郎,必須有優良的古典芭蕾舞底子,女子必須身材優美。

舞娘門不能隨意增加或減少體重,而且禁止剪髮或染髮,必須定期接受舞蹈訓練,保持最佳的舞蹈狀態。

而今紅磨坊是一家大型的歌舞表演廳,也是巴黎的一個旅遊景點。如果說它仍保持着百年前某些特點的話,那就是舞者的裝飾大致不變,上身裸露,披掛着華麗的羽毛飾品或金屬片。

但是,今天和往昔完全不能同日而語。現代文明的觀衆,懷着發現巴黎的心情來看演出,演員把舞蹈作爲一種藝術事業對待,不像百年前的舞女,爲取悅某些客人而強作歡顏。

現在的紅磨坊有數十名演員,女性是男性的兩倍。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主要是澳大利亞、俄羅斯、英國等。

紅磨坊的女演員必須受過芭蕾舞訓練,容貌姣好,笑容燦爛,腿要修長,鼻子要俏皮。符合條件的演員報酬優厚,當然他們付出也多,每週工作6天,每天演出兩場。

進紅磨坊是不少女孩的夢想,紅磨坊的經歷像“阿里巴巴”裏“芝麻開門”的神奇密語,令生活出現奇蹟。許多在紅磨坊跳過舞的女孩,後來成功地進入影視界。

在法國人眼裏,巴黎紅磨坊是個非主流藝術自由生長的地方。

任由之 Léo,另名李由,居於巴黎左岸,精通中法英等語言,在巴黎以法語和英語授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