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評論訊,8月23日消息,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經偵支隊日前明確表示:厚本金融已於近日被警方立案偵查。據瞭解,目前,厚本金融的官網首頁已出現“癱瘓”狀態。根據厚本金融官網此前數據顯示,目前平臺累計成交額127.46億元,累計出借人192243人;累計借款人54831人;借貸餘額爲11.8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厚本金融的主體運營公司爲上海厚本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公司股東包括創始人陸泳的全資子公司上海厚尚投資諮詢有限公司(42%)、北京紅杉信遠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40%)等。

P2P評論瞭解到,從2011就開始,紅杉資本就先後投資了拍拍貸、隨手記、前隆科技、買單俠、厚本金融、大數金融、我來貸、融360等P2P平臺。可以說,一直以來,紅杉資本在互聯網金融的佈局還算成功,尤其在P2P領域獲利頗豐。然而,如今紅杉資本佔股40%的厚本金融被立案,到底是種瓜得瓜,還是一時投錯了平臺的偶然?

春曉資本、紅杉資本、軟銀中國等均被暴雷P2P反噬

實際上,紅杉投資的P2P暴雷一事並非個案,我們從牛板金暴雷開始說起。

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這幾年,與上海相鄰的浙江被很多媒體稱爲民、商借貸信用的“典範”。然而隨着互金領域長時間的風險蔓延,浙江最終未能獨善其身——曾被浙江廣大P2P投資者熟知並被春曉資本投資的的牛板金,在2018年7月伊始,暴雷了。

官方資料顯示,春曉資本,是一家創業VC基金,管理五期人民幣子基金,累積基金管理規模近20億,投資超過50家中早期企業。核心關注三個投資領域:TO B產業升級(包括企業服務,B2B、SAAS等)、消費升級(如母嬰、教育、零售等)、工業科技(如大數據、工業4.0、AI等前沿科技),項目投資階段涵蓋天使到B輪。

去年8月份,上市公司九有股份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韓越,因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被上海市公安局奉賢分局刑事拘留。隨後被爆出春曉資本投資的5家P2P平臺陸續被官宣立案。這5家平臺分別是牛板金、聚財貓、抓錢貓、君融貸及石頭理財。根據媒體報道,其涉及的借貸規模接近100億元。

無獨有偶,另一家暴雷的平臺也在浙江。2018年10月11日傍晚,P2P平臺蜜蜂聚財通過官網發佈《關於停止公司運營的公告》,稱鑑於借款人違約風險升高,標的質量不佳,蜜蜂聚財決定停止運營並停發新的標的,良性清退公告將於15日內發佈。

官網信息顯示,蜜蜂聚財隸屬於杭州商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商富信息”),以汽車抵押貸款爲基礎業務。平臺於2012年9月上線運行,原名爲商富貸,2017年7月更名爲蜜蜂聚財。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7月,彼時還叫商富貸的蜜蜂聚財宣佈獲得天鴿互動的3000萬A輪融資。企查查上的股權穿透顯示,天鴿互動法定代表人傅政軍和父親傅延長通過其全資控股孫公司金華察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入股商富信息,持股比例爲12.4%。

據不完全統計,天鴿互動連續投資了6家金融科技公司,包括玖融網、蜜蜂聚財、泓申金服、圖騰貸、滬商財富、果樹財富、水象分期等,除泓申金服主要業務爲房產抵押貸以外,其他五家均爲車貸平臺。此後,圖騰貸、玖融網也被曝出現問題。

不過,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投資企業數量最多的一家風投公司當屬IDG,當然,暴雷P2P的反噬,它也未能倖免。

P2P評論梳理發現,IDG所投資的公司包括宜信、銀承庫、挖財、銅板街、網利寶、Formax、財說、優顧、共鳴科技、閃銀、同盾科技、百融金服等。曾幾何時,其對自己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投資充滿信心,並聲稱:“即便是類似的機會,中國的規模更大、速度更快”。

然而“真香”時刻總是會不經意就啪啪啪打臉。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4月,其投資的九通金控旗下搖財樹就陷入了母公司負面不斷,實際控制人是老賴等輿論風波。2018年10月19日,搖財樹官網發佈一則關於平臺提交《自願退出承諾書》的公告。公告顯示,搖財樹已根據監管部門指示,辦理了退出申請。

此外,IDG資本分別於2014年和2016年進行過兩輪投資的檸檬財富也早已註銷。

與其相關的時間線最近的就是網利寶暴雷事件。2019年5月16日,被曝逾期多日的網利寶開展公司整合重組工作,並暫停發新標。目前,網貸寶已被北京朝陽經偵立案。公司所在地北京海南航空大廈A座7層的辦公室已經無法進入。

除了國內風投機構,知名美元VC機構軟銀中國也一度陷入踩雷P2P平臺風波。2018年12月29日,軟銀中國投資的宜貸網宣佈清盤,又於2019年1月發佈兌付方案,根據方案,預計需要2-3年,所有出借人才能拿回全部的未償還本金。

而宜貸網也並非軟銀中國“踩雷”的第一家P2P。2018年7月,其投資的另一家P2P平臺付融寶公告稱,由於集中出現到期不能按期還款的情形,導致出借人本金不能及時收回;原本的B輪融資計劃也被取消,隨後平臺便開始了一眼望不到邊的兌付之路。

踩雷背後 真心“用錯”or“早有預謀

越來越多的風投系P2P爆雷事件讓人唏噓,曾經藉着風投公司背景紅極一時的P2P平臺,如今也正在爲這些“靠山”帶來着巨大的負面影響。彼時,資本市場在P2P行業收穫的紅利我們顯而易見,如今,他們因爲P2P暴雷而陷入泥沼之中也自然在意料之中。

只是在這些背後,人們開始思考,而今被負面吞噬是因爲風投公司在選擇P2P平臺時,盡調出了問題,還是因爲,這本身就是一個利益遊戲,一家可視爲偶然,兩家三家四家甚至更多,恐怕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8月22日,《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因#滕華濤稱用錯了鹿晗#登上熱搜。有的網友表示導演真的是“用錯”了演員,也有網友表示難道導演不是因爲流量才用的鹿晗?現在反過來再說鹿晗的不是。其實,從現在來看,無論是“用錯”,還是當初導演有預謀的運用流量明星,但結果都拯救不了《上海堡壘》口碑、票房的撲街。

再反觀GP踩雷P2P也是同一個道理。此次就紅杉資本踩雷厚本金融來看,可能是真的“用錯”。縱觀紅杉資本這些年投過的公司,阿里、京東、美團……互金領域投的也都是一些相對優質的公司。其實彼時,厚本的高管團隊成員來自於美國銀行、巴克萊銀行、第一資本、平安銀行、陽光保險等國內外一線金融企業,紅杉資本“用錯”也算在情理之中。

當然資本圈肯定也不乏有追“流量小生”的GP。有媒體報道,在互聯網金融領域,IDG不一定是下注金額最大的,但卻是投資企業數量最多的一家。作爲像網民一樣的“喫瓜羣衆”,筆者很難揣測IDG資本到底是“用錯”還是真心追“流量小生”。不過,P2P評論想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彼時IDG追到了互金行業帶來的巨大紅利,現在也應該接受這份平臺暴雷帶來的傷害。

對於資本公司和P2P的關係,在上述案例中,我們還看到了第三種,例如春曉資本。春曉資本之所以能成爲精準的踩雷王,是因爲它從一開始的意圖就是P2P平臺自融的幫兇。而這種關係更像什麼— —導演聯合演員一起騙投資人的錢?

只能說,善因善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