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自【IT之家】微信公衆號


大家好,我是啓人,今天我又來得罪人了。

先來問大家一個問題吧。

你知道,爲什麼你總能收到騷短信息嗎?

明明你沒和任何人泄露過自己的信息,然而總有垃圾短信“精準轟炸”。

  • 有時候你剛從商場出來,就會收到大促短信提醒。

  • 有時候你路過售樓中心,立刻就會收到“10萬首付輕鬆擁有”。

其實,今年的3·15晚會上,央視就給我們解答了這個問題。

都是一個叫“WiFi探針盒子”的小東西搞的鬼。

只要你的手機WiFi處於開啓狀態,路過這個探針盒子,盒子就會自動獲取你手機的Mac地址(也就是網卡物理地址)。

安裝盒子的人獲得你手機的Mac地址後,會去購買其他公司的用戶數據庫。

(所以說,不要亂給軟件權限)

數據庫中一般會包含用戶的:姓名、地址、IMEI碼、手機型號、Mac地址、手機號、搜索記錄、消費記錄等。

安裝盒子的人,用自己獲得的Mac地址,匹配買來的用戶數據。

這樣,他就可以精準知道你所在的區域,平時有什麼消費習慣。

然後按照機器計算出的畫像,對你進行精準營銷。

用了這盒子的商家賣得很好。

你不用,你就落後。

於是大家都用,也就進入了惡性循環狀態。

看得出,在這條灰色產業鏈中,除了賣“WiFi探針盒子”的公司,裏面還摻雜了一些賣用戶的大公司。(有公司層面的賣數據,也有私下賄賂員工的賣數據)

但是哈,啓人要說但是了。

央視這個曝光其實很給面子,說的非常委婉。

曝光探針盒子,央視只從WiFi方面入手,說如果你開了WiFi會怎樣怎樣。

但在實際生活中,搞灰產的會這麼蠢嗎?

不開WiFi就探測不到了嗎?

太小看他們了。

事實上,在今年3·15晚會,國家電視臺對WiFi探針盒子報道後,WiFi探針盒子不但沒有銷聲匿跡,而且功能越發強大。

甚至,打起了廣告。

堂而皇之走上了檯面。

啓人嘗試性的在淘寶搜索了一下“WiFi探針”。

瞧,第一個就是廣告。

話說,工信部在去年就發佈公告,明確要求,全面清理此類設備相關營銷推廣信息,讓相關設備“發不出、收不到、用不了”。

啓人怎麼一搜就搜到了呢?而且還是個推廣廣告。

來,咱們點進去瞧瞧賣家到底賣的是什麼。

進去一瞧,原來賣家賣的不光是“探針盒子”。

還有... 4G流量廣告機?

什麼意思,就是不用連接WiFi,也能在4G流量狀態下給用戶推廣告?

來到寶貝詳情頁面,老闆說的非常隱晦:看不懂不要下單,看懂5000非常值。

按照啓人的理解,這難道是國家明令禁止的“僞基站”?

如果說“WiFi探針”還能算灰產,那“僞基站”可以說,就是妥妥的黑產。

啓人趕緊就這件事和老闆覈實,不過,老闆讀取了我的聊天記錄,卻不做任何回覆。

只是自動向我拋出了一個微信,引導我去其他平臺和他聯繫。

於是我又在淘寶上找了一個WiFi探針的廣告。

這個探針就非常小了,放在優盤裏。

啓人又去和老闆騷了一圈,老闆依舊沒有任何回覆,只是說:請添加微信。

話說,商家誘導顧客去其他平臺,這事符合淘寶規定嗎?

如果不理虧,去其他平臺想幹嘛呢?

事實上,這樣的例子不止這兩個。

比如這個:2019夏季百搭...自動撥號。

作爲一個小微互聯網公司出身的人,你知道啓人第一反應是什麼:

  • 這廣告應該歸到服裝類目下,還是通信類目下?

  • 大公司沒有廣告審覈團隊嗎?這到底算啥?

  • 我搜探針盒子,它出自動撥號。關鍵詞優化怎麼做的?

當然了,啓人也不是隻把目光放在了淘寶上。

比起淘寶上有這些東西的廣告,更邪門兒的是做這東西的人,還能成立合法公司。

比如,我們在搜索引擎上搜索“WiFi探針”都是負面消息。

那就改個名字,換成“獲客盒子”。

一下就搜到了,而且還有認證。

進去一看:

他家能做霸屏閃信,就是這種強制彈出,不看不行,看後即焚的營銷短信。

能做網頁彈窗。

甚至自稱能進行運營商直接投放。(運營商們出來解釋解釋?)

還賣各種“廣告投放”設備。

啓人在企查查上,找了一下這家公司的詳情。

發現,他們公司經營範圍裏,雖然有“電子產品”和“數據處理”兩項。

但是沒有“通信設備”和“通信技術”兩項。

不過,有趣的是,他們申請了5個域名。

還成功申請一個商標。

啓人又查了一下,原來,給他辦商標的,是一家嘉興的知識產權代理公司。

這家知產代理公司沒有官網。

能找到的資料僅僅是這樣的。

再一查,這家知識產權公司的商標,還是南京一家知識產權公司代理的。

但不管怎麼說,反正經過這麼一層層的操作。

這家公司成立了。

至少...能做認證了,能投廣告了。

能以公司的名義,去“處理”數據了。

老實的講,這世界有好人,也有壞人。有白晝,也有黑夜。

有人搞灰產、搞黑產,這事一點都不奇怪。

甚至可以預測,黑產在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端。

但我要問:大公司在這件事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

你們有沒有盡到監管和審查的義務?

啓人明白互聯網公司大部分都是廣告公司,廣告主纔是最大的客戶。

但不能什麼飯都恰吧?

技術的攻防永無止境,我們能靠的是什麼?

讓用戶一次又一次的提高意識?

不對,是良心。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