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們繼續來讀論語的第十五篇《衛靈公篇》

顏淵問怎樣去治理國家。孔子說:“用夏朝的歷法,坐殷朝的車子,戴周朝的禮帽,音樂就用《韶》和《舞》。捨棄鄭國的樂曲,斥退小人。鄭國的樂曲淫邪,小人危險。”

顏淵問爲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行夏之時:據古史記載,夏朝用的自然歷法,以舊曆正月爲每年的第一個月,春夏秋冬合乎自然現象。周朝則以農曆十一月開始每一年的開始,以冬至作爲元日。周朝曆法雖然在天文觀測上比夏朝進步了,但實用起來卻不如夏曆方便於農曆生產。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曆,就是夏曆。

輅(lù):古代的一種帝王用的大車。商代的車子,比周代的車子自然質樸一些。

冕:周代的禮帽比以前的華美。孔子是不反對禮服華美的。

《韶》、《舞》:《韶》是舜時的音樂,《舞》是周武王時的音樂。

佞人:善於花言巧語、阿諛奉承的人。

這一章是說,治理國家應該吸取前人的長處,杜絕導致邪惡的苗頭。夏朝的歷法、殷朝的車輛,這些都是用來指代前人長處的。

孔子說:“一個人假如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不久來到的憂患。”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這句話現在已經成爲俗語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告訴人們要居安思危,不能總是隻看着眼前的事,而要有防患未來的思想準備。

今天我們讀了《論語》衛靈公篇的第十一章

顏淵問爲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第十二章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