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爲春,五百歲爲秋。”“冥靈”,是什麼東西呢?實際上是一種大烏龜,有些書上解釋“冥靈”;是一種植物,這是不恰當的。烏龜有很多種種類,“冥靈”就是烏龜的一種,這種大龜像海里的玳帽,尤其在長江以南比較多,所以叫“楚之南”。

有的烏龜千年可以不死,因爲它們可以食氣,有時候也喫一點小細菌。牆下壓一隻烏龜,它幾十年上百年不喫東西,也死不了。它有時候把頭伸出來,或者有小飛蟲到它前面吞一口,喫一個小飛蟲等於我們到大館子喫了一頓大餐,也就夠了。然後它餓了,頭伸出來,吸一口氣,可以憋很久,活得很長。

所以我們給人家做壽,不是送烏龜的標記,就是送白鶴的標記,這兩種生物壽命都活得很長。所以莊子提出來“楚之南有冥靈者”,它可以活一千年,以五百歲爲春天,五百歲爲秋天。以我們來看,烏龜的壽命已經很了不起了,莊子說,還不足。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此大年也。” 中國傳統的道家思想,“上古”有一種樹,叫“大椿”,“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它的生命一萬六千年。

這在道家看來不稀奇,所以中國的道家說,人練氣養氣的功夫修成功了,可以與“天地同修,日月同壽。”“修”就是長,跟天地一樣的長,跟太陽月亮一樣的壽命。

後世有些學者認爲,“大椿”的生命一萬六千年,不敢讓人相信,他們的着書註解上,什麼叫“大椿”呢?“椿”的拆字:木字拆成十、八,春字拆成三、八什麼的,隨便加一個數字一拼湊,然後認爲,“大椿”是莊子假設的,不需要去考證它。

你管莊子說的是假的還是真的,反正樹木的壽命,譬如我們阿里山的神木就活得很長。自己的知識經驗有時候不到,因此把古人的許多東西曲加解釋。莊子現在講“大年”,由時間的比例,提到了動物和植物,然後講到人。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衆人匹之,不亦悲乎!”“彭祖”是中國有名的一個長壽者,他的名字叫,南方楚國人,據說活了八百歲。我們普通的小孩子都會講彭祖年高八百壽。

彭祖是堯時候的人,在上古講來,這個壽命不算小,不過也不長,跟老子比起來並不算長,在中國道家歷史上,老子不曉得活到多少歲了,因爲每一個時代他都出現,每個時代都變一個名字,我們現在所講的老子是他周朝時期的名字,實際上不曉得他活了多少歲。

我們都曉得彭祖活了八百歲,不過中國人有個笑話,有一個老太爺祝壽,有人恭維說:“老太爺,您真有福氣啊,您跟彭祖一樣會長壽。”老太爺回答:“你拿彭祖來跟我比,那你小看了我。”這個人臉紅了,老太爺不接受恭維。

於是問:“老太爺究竟要活多少歲呢?”我活一千歲啊!彭祖活八百,他少了兩百年。”“那很難辦了,歷史上找不出這樣的比方啊!”“那你讀書才少呢,你不曉得!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哈!我就是禍害。”這位老太爺很幽默。

“衆人匹之,不亦悲乎!”以彭祖活了八百年的年齡來講,叫我們一般人跟他來比比,自己太渺小了,活了幾十年,已經是老太爺,老太太了,很可憐,而且可悲。

這一段說明壽命時間的長短,是根據人的知識“比量”來的。莊子說一條魚怎麼變成大鵬鳥,不過中間插了那麼多故事,就說明一個東西:你們不要不相信,因爲人的知識範圍有限,沒有那麼高的見地,所以境界、智慧的“比量”不同。

那麼莊子下面就說明大鵬鳥由北極向南極飛的這一件事情,他又迴轉來,在下一段裏頭要作結論,當然不是全篇的結論。我們這樣一研究,就曉得莊子的文章不是散漫,古人不是批評而是讚揚,四個字“汪洋徜徉”,就是博大,是形容莊子的文章看起來簡直像大海一樣偉大,像大海里的波浪,不曉得有多少波浪,但是歸結起來還是大海。

莊子的文章我們看起來好像很散亂,東一下西一下,所以讀《莊子》,讀到後面忘了前面,不曉得他講到哪裏去了。但我們把這個邏輯抓住了以後,就知道《莊子》非常有規律的,還是在說一個主題──宇宙間一切的生命都是“物化”。(出自南懷瑾師《莊子講記·逍遙遊》14)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