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陳朋衝/文 影像新聞部/圖

新鄉爲何湧現出這麼多先進

“密碼”或許就藏在這本書裏

人民日報、河南商報

派出十多名記者

輾轉多地採訪

探尋新鄉先進羣體成長奧祕

歷時兩年多奉上

《初心——來自新鄉先進羣體的報告》一書

有人說這是一本案頭教材、一根可學可比的標杆,值得每名黨員多學習

有人說先進黨員們掏心掏肺

可讀性極強

一口氣讀完全書

也有人說

這是一本揭祕之書

實用之書

成長之書

新鄉先進羣體

太行山麓、黃河故道,有一羣共產黨人,無論世事多艱、星移斗轉,他們始終不忘初心,以帶領百姓過上好日子爲崇高使命和價值追求,一代接一代,他們被稱爲“新鄉先進羣體”。

在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長河裏,新鄉先後湧現出10多個全國先進,100多個省級先進,1000多個市、縣級先進。更有5位先進人物被黨中央號召學習,受到黨和國家歷代領導人廣泛關注。

半個多世紀來,他們向太行山裏、向黃河故道千百年來的苦日子宣戰,人力所及,叩開千山,治山治水,造田鋪路,興辦工業三產,帶領當地人走向共同富裕……

他們何以先進?他們爲何長久不衰、層出不窮?從他們身上我們能學到什麼?

2016年以來,人民日報社河南分社、河南商報派出十多名記者,輾轉多地,採訪數百人,探尋新鄉先進羣體成長奧祕和“紅色密碼”。歷時兩年多,爲您奉上這本《初心——來自新鄉先進羣體的報告》。

從這本書中,您或許可以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現象

第一次聽聞新鄉先進羣體,有人淚流滿面……

自駕或徒步太行一帶,時常看見一塊塊石碑刻在山崖上。

有的押韻,“輝縣有個鄭永和,興修水利好處多……”

有的質樸,“吳金印書記撫養我們長大成人,其德其情永世不忘。”

也有的就是幾個數平方米的大字,“人民永和”、“唐公山”,在懸崖峭壁上,令人震撼。

當地人說,太行一帶古來沒有給誰立碑的傳統,是這些年來羣衆自發形成的一種習慣,進而成爲一方風俗。

同樣,在輝縣,“拿起白麪饃,想起鄭永和”這句話不時地被百姓唸叨;“咱的幸福哪裏來,上面派來個小毛孩,這個不用問,就是吳金印”,這首歌謠時常被人哼唱。

一位80後的企業家在太行山自駕,看到當年人拉肩扛、至今福澤一方的宏偉工程,他開始有意追尋先進羣體的事蹟,楊貴、鄭永和、吳金印……這些名字背後的歷史令他動容,以至於淚流滿面。

刻成碑文、唱進歌謠、留在當地人心裏後,這些傳奇人物也給每一位初來者留下了無窮的探尋慾望。2016年,帶着“探尋先進人物‘紅色密碼’”的初衷,河南商報的十多名記者出發了。

探尋

太行山麓,暮春時還泛着涼意。

在鄭永和晚年興修的北乾渠旁,當地的老人們給河南商報記者一一道來。在鄭永和帶領輝縣人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通路、通水、通電,並創辦水泥廠、煤礦、化肥廠等100多家工廠後,輝縣成爲當時不僅是河南省而且是全中國變化最快的縣,贏得國務院領導“輝縣人民幹得好”的評價,晚年時他爲了北乾渠的上馬,爲了讓100多個村莊、10多萬人喫水更便利,八次上山,步行千里。他對身邊人說,“我跑不動了,你跑;我上不了山了,就把我抬上去;要是我死了,乾渠開工了,你到墳前給我燒紙說一聲……”

在衛輝市唐莊鎮採訪時,吳金印帶領全鎮人戰天鬥地的場景彷彿在眼前。夜晚聽聞樹葉沙沙作響,記者想得最多的是,一個人何以在鄉黨委書記任上堅守40多年,爲此三舍升遷?和吳金印一起上中央團校的同學,大多已是省部級或廳局級幹部,別人問他羨慕不,他說,“一點也不眼氣,他們還羨慕我呢,和老百姓在一起,踏實。”如今,年過七旬的他依然忙碌在任上。

在輝縣郭亮村和回龍村,孫釗和張榮鎖帶領村民戰天鬥地,歷時數年,靠鋼釺鐵錘,硬生生造出來一條條掛壁公路和隧道,收服“喫人”的“天梯”,他們“刀山敢上”“火山敢闖”,被評價爲“比太行山還硬”。孫釗的遺言是,“都說咱們苦幹,苦幹比苦熬好,苦熬沒出路,苦幹才能出頭。”

這些感人故事,河南商報的記者們一一記在這本書中,也記在了心裏。

印證

“對羣衆好,羣衆心裏跟明鏡似的”

還有很多細節,新鄉當地百姓講述時仍然動情,有的忍不住掉淚。

在獅豹頭,吳金印看到有五保戶腿一瘸一拐,就讓老人坐下,手託着他的腳看,找來一把鐮刀,將老人腳上的老繭割去,又找來剪刀,把老人長到肉裏的腳指甲剪去,老人後來出殯,他親自抬棺。跟村民同喫同幹活時,看到村民爲他殺雞,他藉故離開,他說,“我能不知道肉好喫?如果喫了,每個人都跟着他們做,那我成啥人了?共產黨員搞特殊那一刻,他就脫離了羣衆,就幹不長!”

在裴寨,兩層樓房免費送給村民後,擔心村民住得不安心,裴春亮還專門請輝縣市主管部門給鄉親們頒房產證。在中街村,杜天貞將1200萬元的企業資產捐給村集體,並在隨後20多年始終爲村民發放福利,有人問他是不是爲了圖名圖利,他反問,“你看看我圖了啥名啥利?”近幾年村集體企業效益下滑,他安撫村民,“之前的福利會繼續堅持。”

對羣衆好,羣衆心裏跟明鏡似的。

在獅豹頭、唐莊,老百姓給吳金印立了一塊又一塊碑,被他砸掉。最後又刻到萬丈懸崖上,他們說,“看你這次還砸不砸得掉!”在劉莊,史來賀離世十幾年了,很多劉莊的老人說,“碰到一些節日還會夢到他,在夢裏老頭都沒閒着,都是在那兒忙!”史來賀的忌日,史來賀紀念館前的鞭炮聲一直響到中午。

初心不改

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榜樣就是一股力量。

去年7月初,省委書記王國生在新鄉調研時指出,中原更加出彩,尤其需要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要營造學先進、趕先進、爭當出彩河南人的濃厚氛圍。

在一些黨建工作者看來,新鄉先進羣體有事蹟、有偉業、有經驗、有方法,真實地發生在山頭大地、真實地活在當下身邊,像一本可以時時對照的案頭教材,一根可學可比的標杆,值得大力學習、大力推廣。

黨和國家領導人長期關注新鄉先進羣體現象。習近平總書記曾作出重要批示,“可集中宣傳一批各類黨員幹部正面典型人物,使大家學有榜樣,行有示範。”

在《初心——來自新鄉先進羣體的報告》(簡稱《初心》)這本書序言中,中共中央組織部原副部長、中共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全國黨建研究會原會長虞雲耀談到新鄉先進羣體何以“先進”時分析,先進典型黨性純潔、信念堅定,始終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無限忠誠。他們自力更生,紮紮實實地爲老百姓辦事。他們實事求是,帶領羣衆探索科學發展的新路。他們清正廉潔、樂於奉獻,始終保持和羣衆骨肉相連的血脈情義,贏得了羣衆的擁護和信賴。

在很多人看來,這也是新鄉先進羣體經久不衰、長久保持影響力的基礎,也是新鄉先進羣體身上最明顯的烙印,任何時候都值得學習。

初心不變

初心不變 他們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趙樂際對新鄉基層先進羣體也非常關注。

2016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部部長趙樂際在河南調研時指出,河南涌現出一大批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優秀基層幹部,形成了先進羣體,要充分發揮他們的輻射帶動作用,聚點成片、以點帶面,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在《初心》這本書的序言中,對於新鄉先進羣體在基層黨建方面的探索和努力,虞雲耀高度認可,“新鄉先進羣體探索出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領人民羣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模式,大力弘揚新鄉先進羣體精神,努力營造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趕超先進的良好氛圍,對於進一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培養高素質的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初心不離 學先進、趕先進、爭當出彩河南人,推進中原更出彩

去年7月初,王國生在新鄉調研時說,新鄉先進羣體是從羣衆中走出來的,是幹出來的,不是包裝出來的。黨員幹部既幹事又幹淨,基層黨組織有威信,羣衆纔有信心跟黨走。王國生強調,中原更加出彩,尤其需要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要十分注重挖掘時代內涵,讓大家真正感受到先進典型的力量。要大力選樹更多的先進典型,營造學先進、趕先進、爭當出彩河南人的濃厚氛圍,共同推進中原更加出彩的宏偉事業。

案頭教材

《初心》上篇選取了鄭永和、史來賀、吳金印、劉志華、梁修昌、耿瑞先、許福卿、張榮鎖、裴春亮、範海濤、張春蘭、買世蕊、張澤橋、杜天貞、王來喜、馬海林、陳來勝、關源羣等,用報告文學的形式,回望先進典型來時的路。

中篇提煉出不同問題,諸如密切聯繫羣衆的“腳下有泥土,心中有羣衆”,理論聯繫實際的“不跟風,不唯上,只唯實”,黨員自律的“嚴格要求不打折”,講述具體工作方法的“能幹還需巧幹”等章節。下篇分別探討了集體經濟、共同富裕、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如何同步、基層黨建、凝人心聚人氣等問題,極富方法論意義。

掏心掏肺

在《初心》這本書的序言中,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全國黨建研究會特邀研究員李君如分析,新鄉先進羣體之所以“先進”,就是他們堅守了共產黨員的觀念和意識,按照共產黨員的要求去要求自己、服務人民,始終堅守了共產黨員的初心。

在李君如看來,《初心》可讀性極強,他如是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僅僅讀完文章的引子,心就已經被打動了,恨不得馬上去那裏,親眼看一看,讀一讀這些石刻。一口氣讀完全書,還想回過頭來重讀,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

此次採訪令先進典型“掏心掏肺”。以劉莊新一代的當家人史世領爲例,採訪問題涉及30多項百餘條,涵蓋劉莊村發展的方方面面。“多少年了幾乎很少接受媒體採訪,但像你這樣做大量準備的,我很佩服,很尊敬。“史世領由衷地說。

“一家媒體歷時數月採訪,翻山越嶺,深入太行山區,輾轉萬里,實地採訪先進典型,近年來少見。“參與採訪協調工作的知情人說。

成長之書

在新鄉先進典型的發源地,一位網名@涅槃的基層部門工作人員對該書先睹爲快之餘,有如下一些印象。

這些故事中的英雄是什麼樣的?能讓羣衆掏心掏肺的帶頭人是什麼樣的?真正的共產黨人該是什麼樣的?這羣“鐵人”的精氣神和赤子心如何感染每個人的?這是一本揭祕之書。

一個村莊年產值就超過10億元,環境優美,社會和諧,每家都上班領工資、分住房、領紅利,各項待遇有保障,他們如何結合當地實際實施鄉村振興的?他們爲何成功?這是一本探尋、發現之書。

這是一本實用之書,也是一本祕訣、成長之書。每一篇都能與目前一些重點工作等結合起來,當下一些問題曾經都出現過,書中的人物遇到類似問題是如何克服的?如何從零基礎、從複雜困難的形勢中突出重圍,做到全國矚目?這本書中都能找到答案。

如何購買?

這是人民日報社與河南商報社近年來首次聯合推出的一本重磅報告文學,經過數月採訪、歷時兩年完成,完全採用第一手材料,語言簡潔生動,感染力強,有讀者稱“拿到後就放不下,想一口氣讀完,這就是它的魅力。”

這是獲得各級領導高度認可的一本重磅黨建著作,中共中央組織部原副部長、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虞雲耀和中央黨校原副校長、全國黨建研究會特邀研究員李君如爲該書作序,並高度評價。人民日報河南分社社長龔金星和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原社長、黨委書記趙鐵軍擔綱主編,值得期待。

這是每個基層黨支部都需要人手一本的工具書和案頭教材。普通黨員如何在工作中幹出成效?基層帶頭人如何發揮“領頭雁”“主心骨”效應?如何脫穎而出,得到廣泛認可?基層工作的方法和經驗在這本書裏你都找得到。

《初心——來自新鄉先進羣體的報告》

全國統一零售價:54.80元

訂購電話:0371——86088228

監製/李欣統籌/王喬琪 編輯/茹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