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電視劇《包青天》,其中的包拯基本上就是正義的化身,每當有冤屈現象發生之時,包拯都會站出來拯救遭受不平的人。事實上,雖然包拯確實是歷史存在的人,他是一個北宋名臣,只是電視劇對其事蹟做了一定的誇張修改。

在《包青天》中,每當開封府衙門口大鼓被擊響時,包拯都會升堂審案,竭力爲老百姓昭雪冤情。當然,電視劇爲了劇情需要,其中會有一些虛構的東西。但是,那面被擊響的鼓確實存在,這面大鼓在宋代的名字叫做“登聞鼓”。

據史料記載,登聞鼓被立在宣德門南街的西廊,朝廷還配備了專門的管理機構“登聞鼓院”。每當老百姓前來敲鼓後,登聞鼓院的官員就會出來接待老百姓,並將他們帶到皇帝面前。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所有的人都能敲響這面直達聖聽的鼓。

當然,這個制度並不是宋朝的發明,因爲它早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只是這個制度做得最好的是宋朝而已——畢竟,宋朝的登聞鼓制度門檻最低。只是,這種制度確實存在一定的弊端,算是有利有弊的制度,但它確實是當時的一種進步制度。

比如,北宋初期的科舉制度存在徇私舞弊的現象,舉子徐士廉在會試中落榜,就是因爲受其他人舞弊的影響。徐士廉對自己落榜很不滿,就敲響了登聞鼓控告擔任主考官,認爲他存在“用情取捨”的現象;宋太祖趙匡胤聽聞之後,就詢問徐士廉的意見。

按照徐士廉的建議,宋太祖趙匡胤下詔從落第者中選出了195人,讓他們和已錄取的36人一起進行復試,由他親自擔任主考官。結果很明顯,會試確實存在舞弊現象,因爲最終有127人及第,而原錄取的人中有10人落選。

在考試的結果張榜公佈後,整個朝野一片譁然,主考官因此受到降職的處理。而在此之後,皇帝都會親自主持科舉考試最後一關,這也是“殿試”這種制度的來歷。從這個角度來看,關於包拯的“敲鼓時間”倒是真的影響了歷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